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阜南县委书记崔黎在新华网访谈中介绍脱贫扶贫经验

来源:新华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12月14日,新华网安徽频道首页头条特刊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脱贫脱困脱俗气 扶贫扶志扶精神》访谈——

阜南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连年受灾,经济发展一直上不去,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都很低。当前,国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阜南县狠抓脱贫攻坚工作,2013年,阜南县共有9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78万人,截止到去年年底,已有30个贫困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1.0831万人。

阜南县结合实际,提出要“脱贫、脱困、脱俗气”。扶贫要围绕着“人”为中心开展工作,重点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把扶贫工作做好。要扶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要扶志气也要扶智慧;要扶精神,我们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跟贫困户一起打起精神向前走,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奔向2020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中央要求要“不落一人”。我们的干部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打起精神,扎扎实实开展扶贫工作。对贫困户来说,也要打起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先说脱贫,扶贫最终要靠从经济上解决问题,没有经济上的收入作为支撑,扶贫不过是一句空话。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阜南县通过把扶贫工厂建在家门口,让老百姓实现就业,给老百姓创造更挣钱的可能。

再来说脱困,我认为,脱贫和脱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困”的责任在政府。最近两三年阜南抓了两件事:“拔穷根”和“补短板”。受县级财力和承担防汛任务等多种原因限制,多年来,阜南县水利、电力、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落后,成为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阜南脱贫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水网、电网、路网建设势在必行。

最近3年,我们“纵横织水网,引水润阜南”,共增加蓄水量4000多万立方米,力争到2020年把阜南变江南。仅去年6月份到今年6月底,阜南投资5.3亿元建设节能变压器,解决了全县120万人使用低电压的难题;实施道路建设1234.63公里。水网、路网、电网三网建设是一个地区最基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搞不好,“穷根”就拔不掉。

补短板。贫困地区要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阜南贫困人口中63%是因病致贫,到去年底这一数字为54%,我们要把健康扶贫紧抓不放,让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解决。另外还有教育短板,一个地方教育如果抓不好,一代人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缺乏持续性。

第三个是脱俗气。过去的扶贫主要靠救济,给钱、给物就行。现在,我们要跟老百姓一起发展生产,把脱贫攻坚工作做扎实、具体,这种工作方法要改变。老百姓也一样,要把家庭文明、经济收入等提升上来,所以我们提出要“扶贫、扶志、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

脱贫攻坚要靠实干,脱贫是干出来的,我们提出“三干”精神:正视差距学着干、战胜困难扎实干、充满信心拼命干。天大的难处,只要认真去做,一步一步向前走,就能把事情干好。未来几年,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政策,有省委市委的支持,有百姓的勤劳,充满信心拼命干。

我们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将工业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来抓,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开发区,吸引外出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全县有12万人从事柳木产业,实现产值53.1亿元,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农产品加工分别增长6.8%、7.9%、14.5%。

在乡镇、村,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车间”,生产柳编、玩具、装饰、鞋帽、工艺品等操作简单、要求不高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就业,有效增加贫困家庭收入。老百姓不是不想挣钱,是缺乏挣钱的机会。我们把工厂建立在老百姓家门口,让他们既能照顾老人,又能照顾小孩,还能够每天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全县已经建立108个“扶贫工厂”,使用率达到95%以上,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当然,如果脱贫攻坚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可能会出现脱贫后返贫现象。除了贫困户要具备脱贫能力,政府也要制定长效机制,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努力“拔穷根”“补短板”,让每个有劳动力的家庭,都有机会实现就业;让每一个没有劳动力、无生活来源的家庭,都能够得到社会保障。

我们抢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省医改试点县的难得机遇,围绕打造“健康阜南”目标和“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的思路,采取“对上医联体,对下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级卫生室为网底,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建设,补齐事关全民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阜南县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划拨土地630亩,建设4个县级医院新区,新增床位3000张,组建了由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的三个医共体,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今年以来,乡镇卫生院实施外科手术1981台次,较改革前增长2倍以上。组建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议价,遏制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现象,破解“以药养医”发展困境。2016年药品耗材占比仅为35.3%,比医改前降低近20个百分点,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比改革前提高了40%。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只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是到底能不能为给老百姓办实事的问题。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很大,这也促动我们加快推进医改,阜南提出医疗改革目标就是“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生有激情”。

医改首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普药和基药进入阜南,部分药物已经实行“一票制”,药价降下来,看病便宜了。医生要有激情,让医生找回职业尊严,让他们有激情干事情,医院恢复公益性,让医院得到发展。近3年来,阜南县未发生一起医患矛盾。

阜南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把教育抓在手上不放。2014-2016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教育支出占全县GDP比重分别达6.6%、8.2%、8.5%,远高于国家提出的4%目标。先后征收教育用地2582.2亩,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1.34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阜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新建学校29所、校舍186栋,建设教师周转房4500套。

今年以来,我们融资贷款10.68亿元,在城区新建、扩建第四初中、玉泉小学、阜南三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所。2017年新招聘教师1455人,全部充实到师资薄弱学校和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投入2500多万元,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绿色通道”,2016年接收随迁子女1759人。实施特教学校扩建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征用地26亩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6%。县财政每年多支出3000多万元,在原有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将二、三类乡镇学校教师补助标准均提高近一倍。

在数字教育投入方面,我们为每个农村学校配备功能室,采取建立“人才池”的方式,缓解教师资源紧张带来的压力,千方百计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今年以来,阜南县共有8275名学生回流到乡村两级学校,我们希望下一代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

首先,我们还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要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干部要知道怎样为老百姓做事,要有尊民、敬民、恤民“三民”情怀。另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基层干部要真正打造成为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一支队伍。

最近,阜南县采取“五个一批”来解决基层干部“五化”问题,即通过辞退一批、转岗一批、培训一批、招聘一批、查处一批,解决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知识贫化、思想僵化、作风腐化问题通过对干部的教育管理,打造一批能够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干部队伍。

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力把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城乡环境、安全生产等工作做好,逐步使党委政府、各级干部有向心力和号召力,尽心尽力做好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到2020年使阜南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大提升,让贫困人口真正能够脱贫,贫困村能够出列。

阜南县地处行洪区,未来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水”字做好结合文章,加快形成“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的沿淮生态县,打造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绿水相间的“生态阜南”。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