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 阜阳的乡村旅游正当时
印象中皖北的冬日,是有点单调的。无边的麦田、高高的树林、错落的村庄……
如今,你若有幸再踏上这片土地,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色彩……
颍河、泉河汇流之处,颍泉,地处南北交界之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赐予了这片土地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富饶的物产。到颍泉走一走,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柳河之滨、颍水之畔,1500余亩菊花秋日的阳光下傲然开放,周边的村民正在菊花田里忙碌着,尤其是周末,老人、孩子,穿梭在菊花花垄之间,采摘含苞待放的“胎菊”,以一元一斤的价格由基地负责收购,然后进行就地烘干、加工。
“目前这个基地拥有高标准的加工厂房近6000平方米,年加工颍菊1000吨,通过与浙江桐乡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产品供不应求,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徽宏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宏伟介绍说。他还说,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将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户共同走好脱贫致富路。
这个产业基地还建设有精品菊花园。百色菊花品种争奇斗艳,绯红如云、金黄似霞、洁白若雪,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气势磅礴…….
“我们计划带动当地村民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大量种植菊花,同时,利用菊花宴、菊花诗会、菊花艺术展演等形式,打造一个皖北地区独一无二的菊花特色小镇,”行流镇党委书记李龙山这样对记者说。
离开颍菊园,驱车东去,跨过颍河大桥,黑茨河西岸,一片金灿灿的菊花田展现的面前,这是闻名遐迩的金丝皇菊。而在菊花田的旁白,围满了远近的村民,一场别开生面的“菊花旅游文化节”正在这里上演。
本次淮菊旅游文化节由阜阳市颍泉区景超种植专业合作社主办,以 “畅游锦绣田园,走进金色农家”为主题,为期一周时间,除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还将举办菊花摄影展、菊花作品征集活动等,突出花与旅游,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民俗民间文化。
“菊花清新美丽,又具药用价值,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成为新的产业,行流淮菊产业园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正探索出颍泉乡村旅游的新路。”市旅游局局长武建华这样说。
产业园的菊花品种有杭白菊、金丝皇菊和香菊等,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种植。现场无数的游人纷纷走进菊花丛中,掏出手机,合影,拍照,金色的菊花瞬间刷爆了这个秋天的朋友圈。
小菊花,带动大旅游,近年来,以生态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和农家乐休闲餐饮为主题的颍泉区乡村旅游正呈蓬勃发展态势。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流转土地已超过27.5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26家,认定家庭农场78家,其中有15家农家乐、41家采摘园较具代表性。 颍泉区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为指导,正积极组织各镇办(园区)认真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搞好国家级旅游重点村王官村、葛桥村、苗营社区及区级旅游重点村袁寺村、大钱营村、大田村、坎河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引领全区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金满地、葡实农业等葡萄采摘园,龙泉生态农庄、子胥生态观光园等旅游项目亮点纷呈;闻集草莓小镇、老庄镇十里桃花谷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万亩草莓文化节、梨花文化艺术节、葡萄采摘节等系列活动也将会次第上演,颍泉区乡村旅游大幕正徐徐拉开……
每至深秋,颍河两岸,连片的芦苇便会吐出洁白的花絮,风一吹,苇絮漫天飞舞,若漫天的雪花。而如今大河的两岸,田野的四周,一片片、一爿爿盛开着的是耀眼的菊花,虽是深秋,宛若初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未来的颍河两岸,菊香阵阵、遍地金黄……
文/ 张占金 图/李雪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