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脱贫路上汗水洒 小康路上欢乐多——阜阳脱贫攻坚成果实地见闻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市场星报记者 杨文艺)

前言:阜阳市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皖北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沿淮行蓄洪区“三区”叠加的安徽省脱贫攻坚主战场。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99万、贫困村516个,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阜南、临泉、颍上、颍东)、4个省级贫困县(颍州、颍泉、太和、界首)。几年来,累计实现89.34万贫困人口脱贫、498个贫困村出列,1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2.8%降到1.47%。
 
                  太和县:修内功、借外力,齐心协力助脱贫
太和县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77.3万,耕地194万亩,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7个,贫困人口63290户、148800人,贫困发生率9.43%。2014—2018年,经过全县上下努力,7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2519户、128084人脱贫。经过历年动态调整和脱贫退出,截至目前,尚有未脱贫人口9808户、205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
旧县镇大张村十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837户,6069人,其中贫困户156户401人,截止到2018年初,尚未脱贫36户,93人。大张村是板面之乡,具有全国板面看太和,太和板面看大张之说。“我们积极号召大家走出去,做好这碗面,让太和板面走向全国。现在我们村常年从事牛肉板面行业的超过800户,单牛肉板面这一项大张村年净利润超过1.5亿元”大张村党支部书记刘云飞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记者在大张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两年大张村借助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对环境进行全面提升。农村美了,环境好了,吸引了多家企业进驻,返乡创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仅这两年村里就建起了糖果厂,酒厂,黑木耳生产园,菌菇生产园,孔雀养殖场,垂钓园等8家企业,吸纳就近人员就业300多人,其中贫困户92户,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太和大张村蘑菇基地)
安徽百麓现代农业是2018年5月份阜阳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7月份落户太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公司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生产,深加工,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他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金融+农户”的发展模式,分别于太和县旧县镇各村、社区建立深度合作,以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带动农户和贫困户持久脱贫,真正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收益、农民增收三方共赢,互利发展。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太和县有名的本土企业。2016年该公司与双浮镇刘老桥村、前进村两个省级重点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90万元。有机良庄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努力扩展出了“六统一”产业带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收益带贫等4种模式,有效增加帮扶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就业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切实带动农户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相得益彰的特色生态扶贫新路子。

(太和县有机良庄)
几年来,他们共带动周边农户1200余户,其中吸纳贫困户685户,带动贫困人口1385人,带动残疾人就业25人,为贫困户增收共计680万元,人均4946元,户均9927元。在当地打造了一份含金量高的社会扶贫名片。
 
(太和县有机良庄)
 
                颍东区:产业扶贫闯出一条致富路
阜阳市颍东区下辖12个乡镇街道、117个村(居、社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6万人,耕地面积61.6万亩。201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以来,颍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574户104308人、贫困村50个,截至2018年底,累计实现31888户100748人脱贫、50个贫困村出列,全区贫困人口减至2575户670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5%。
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颍东区杨楼孜镇的杨楼村、前进村,坐在车里就看到村村通公路两边都是一片接一片的黑皮冬瓜园。“说是千亩黑皮冬瓜园,实际上现在已经不止一千亩了”该镇工作人员说。
据村干部李宏伟介绍, 2018年,村干部在想办法带领贫困户脱贫同时,远赴河南学习黑皮冬瓜的种植技术。当年,他们就动员村民,流转土地700亩,投入资金360万,植黑皮冬瓜,产量达7000多公斤。由于黑皮冬瓜长相好,品质好,很快销售一空,每亩纯收益2000余元。尝到甜头后,他们就想扩大种植面积,利用黑皮冬瓜种植技术参与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2019年,再次流转土地400余亩,共种植春季冬瓜、夏季冬瓜1000余亩。春季冬瓜每亩产值8000余元,每亩纯收益4000余元。夏季冬瓜长势良好,预计亩产量可达10000公斤,每亩产值7000余元,亩纯收益可达3000余元。
2018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80个,多次组织农民开展种植培训,带动贫困户109户,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15000元。在黑皮冬瓜基地的带动下,2019年,王小庄为民创业经济公司种植冬瓜100余亩,亩产值达7000元,亩纯收益3000余元;杨楼居村民尤冲种植夏季冬瓜100亩、尤国军种植夏季冬瓜100余亩。目前还有多人表示,明年要发展黑皮冬瓜种植。预计到2020年,全镇冬瓜面积将突破2500亩。

(一个黑皮冬瓜有四五十斤,今年的冬瓜又喜获丰收)
 
               颍泉区:多部门帮扶,核桃园里唱起幸福歌
阜阳市颍泉区面积641.3平方公里,人口74.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97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40个,贫困户2.8万户,贫困人口6.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95%。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减贫6万多人, 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该区获得“好”等次。
     在记者的印象中,核桃一般生长在淮河以南,像阜阳这样靠北的地方,能看到数千亩硕果累累的核桃园,还是第一次。16日上午,在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这片薄皮核桃园里,记者见到了“大丰收”合作社的主人葛翔和数十名正在采摘核桃的农民。
     先后获得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阜阳好人”的葛翔是位80后,2010年他创建阜阳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时,才20多岁。如今的大丰收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以苗木、花卉、地产中药材、农作物种植销售、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农业实体组织。
几年前,合作社流转土地2680亩,建成薄壳山核桃种植区。为帮助3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以土地入股形式,吸纳基地周边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进行薄壳山核桃丰产林种植和林下经济作物套种。丰产林及林下经济产生收益后,再将土地分配给贫困户托管,由合作社订单回收薄壳山核桃和农作物进行统一销售。与此同时,入股贫困户参与土地务工,还可另得一份务工收入。如此,不仅入股贫困户全部脱贫,而且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组全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核桃园里,今年50多岁的闫大姐正在和其他村民一起采摘核桃,“赶在采摘季,一个月能收入2500元左右,平时在合作社干干活,一个月也能收入一两千”她说。

(闫大姐一个月光靠采摘核桃就能收入2500元)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