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路小学:让传统陶艺激活艺术教育一池春水
它发轫于2700年前,盛行于2200年前;它吸收传统经典造型,辅以传统工艺,采用镂空雕刻刀法,精美的云卷草纹尽显典雅古朴风格;由此它获得了“全国民间工艺展金奖”,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艺术家评委、东南大学张道一教授的极力推崇;它被列入阜阳市第四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是北照古陶众多作品中的代表——豆薰香炉。
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文明,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大美颍东,8月28日下午,颍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来东方,放弃周末休息,来到和谐路小学,只为让“北照古陶”项目走进和谐路小学,让古老的艺术照亮现代教育的湿地。
“颍东区政府、宣传部、文明委、共青团等很多部门对北照古陶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关注,适逢文明创建年,当下在学校开展陶艺教育更有其现实意义,希望北照古陶能来得了、留得下、效应佳。”来东方说,“更希望和谐路小学李俊陶艺工作室,成为颍东教育传承非遗的一面旗帜,为文化传承和文明创建勇立新功。”
和谐路小学校长武方对古老艺术走进校园,表示热烈欢迎:“年初在制定《和谐路小学五年规划》时,我们就提出了12345工程。其中‘3’就是‘科技、艺术、体育’三驾马车拉动工程。北照古陶作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实现艺术立校,可谓注入了新鲜之水、激活了一池春水……”
闻讯赶来的颍东区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焱对传统民间工艺进校园表示了肯定,并就后期艺术和教育的融合、艺术守正和创新的坚持、场馆和物质的支持作了进一步指导。
经过认真勘察选址,最终选择在和谐路小学非遗馆内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
“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从少年时代即对绘画和陶艺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爱,中学毕业后又四处拜访名家,在传统古陶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和理念,让传统民间工艺焕发了青春活力,终成一家风格。他表示:“在和谐路小学成立工作室,一定要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子们,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古陶、亲近古陶、热爱古陶,把颍东厚重的非物质文明传递好。”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教育作为一方净土也难免其扰。如何守住文化的根、如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打通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通途、如何用文明净化孩子心灵、如何在孩子的血液中植入传统的基因、如何在泥土的腐朽和神奇中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如何在我们脚下这方热土中寻找艺术教育的突围?也许随着北照古陶的入住和实践,这些疑问逐渐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 王晨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