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环保路打造新风景 界首市绿色建筑在行动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作为皖西北的一颗明珠城市、生态宜居新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再造新风景?界首市积极行动,结合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努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探索环保节能的新路子,为绿色施工铸就辉煌。
近年来,随着界首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一座座高楼的拔地而起,坚持绿色施工、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全市上下的最强音。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迅即行动,拉开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美丽图景,并在全市建筑领域全面展开。
制订“四项制度” 打造示范工地
实施绿色建筑关键是要强化文明施工管理,为此,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积极推动绿色文明施工试点示范,从“四项制度”入手强力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封闭施工制度;
联手文明办制订了《界首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实施方案》,督促各建筑工地严格按标准设置施工围墙(围挡),保证雨水排放出来,内外干净、整洁、美化。施工段面倒边施工实施二次打围的,施工单位及时拆除原施工段面围挡,更换残破围挡,保证二次打围围挡及时安装到位。二是认真落实施工现场冲洗保洁制度;对各建筑工地实施全面检查,要求无条件硬化场内进出道口、安装冲洗设施、配备专职保洁人员,明确冲洗保洁责任人。重要地段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安装自动冲洗设备进行冲洗和保洁。对因受场地限制,不能安装冲洗设施的工地,采取铺地网、垫地毡等方式保证道口干净,同时加强人工保洁,保证不污染城市道路。三是认真实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制度;由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督办,对所有建筑工程主体进入二层以上的,全部使用密度网实施封闭,并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施工现场土方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必须设置围栏集中堆放,要求堆放高度不超过施工围挡(围墙)高度,并采取覆盖措施。土方堆放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季节合适的,必须对土方采取绿化措施。水泥和其它细散颗粒材料必须入库保管,砂石料必须覆盖防止扬尘。细散颗粒材料运输时必须封闭、包扎、覆盖。同时,市住建委还不定期组织联合开展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扬尘污染专项检查,及时公布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先进工地,及时查处并曝光问题突出的工地。使全市各工地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四是深入推进绿色文明施工制度。市墙改办认真总结,通过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制定了《界首市绿色文明施工制度》,初步构建绿色文明施工指标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为加强引导,市住建委、墙改办还广泛开展绿色文明施工宣传,初步形成绿色文明施工的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施工知识技能培训,建立起一支初步掌握绿色文明施工的骨干队伍;结合新建绿色建筑项目,主动服务,选定绿色文明施工试点工地,跟踪指导,扎实推进,为打造绿色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界首市涌现出的绿色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已达到21个,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整治混凝土搅拌站 控制扬尘污染源
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继续做好混凝土搅拌站点的综合整治工作,以此为重点控制扬尘污染源。近年来先后两次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向全市混凝土搅拌企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工作活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并组建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工作小组,督促检查各混凝土搅拌企业目标仼务完成情况、自查自纠情况等。同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综合执法,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与巡查,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治的搅拌站,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拒不整改或整治不达标的予以处罚,确保全市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达标。在做好整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完成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绿色生产提档升级改造工作仼务,大步迈向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新步伐,为推动行业进行绿色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标准和样板。
针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部分工程使用未取得建筑业专业资质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产品,界首市住建委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并给予重拳回击:严禁无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产品进入全市建筑市场;严禁使用无资质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一经查实将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六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严禁向无资质搅拌站转借、出租、挂靠本企业资质证书,或委托无资质的搅拌站生产混凝土。一经查实,记入不良名单,并依法严肃查处,直至吊销企业资质证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无资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由当地政府予以关停。近年来,界首市先后对8家无资质搅拌站进行了强制性关停,为实施绿色施工、打造绿色建筑清除了障碍。
落实“七个保障” 保驾护航绿色建筑
界首市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之所以一路向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得力于市住建委、市墙改办、市质安局等相关单位团结协作,联合落实“七个保障”的结果,在行动上切实做到了为实施绿色建筑保驾护航。
一是组织领导有保障,创造工作新格局。市住建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协调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照明、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发展工作。市质安局、墙改办等相关单位各负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创造了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激励机制有保障,扶持政策得落实。市墙改办严格执行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规定,汇同上级墙改办和大型施工企业,研究建立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争取项目支持实行奖励;对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工程,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付政策,经评审确定为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创建项目和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按上级绿色建筑有关管理办法标准,建设单位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绿色建筑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三星级证书的,市墙改办及时协助建设单位向上级申请奖励;建筑能效测评获得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志的节能建筑项目和绿色建筑,市墙改办推荐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能效测评证书,并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给予资金补助。
三是技术标准有完善,支撑体系更有力。为保障绿色建筑的实施,市墙改办及时向各施工单位提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配套的标准、规范和图集,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结合本地气候、资源、环境等特点,组织力量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调查研究,大力度实施绿色建筑基本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技术,强力推进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与验收等标准规范。通过一系列举措,有力的促进了工作落实,从而使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红红火火,健康前进。
四是监管体系有保障,执法工作力度大。结合绿色建筑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界首市住建委等部门建立和完善了行政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行政,强有力地推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材发展。特别对重大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专项审查、施工及施工监理、竣工验收、销售许可、运行管理等,市住建委、市墙改办都尽力做到全过程的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并将推散与禁现作为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各建筑工地杜绝了散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现象,大大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加大“禁现”工作的执法力度,住建委执法室坚持不间断的巡査排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主体坚决给予处罚,严重者给予不良行为公示和不良行为记录。
五是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有保障,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市墙改办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和退付管理,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推进墙材改革、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作用中得以充分发挥。为加大和促进新型墙材、建筑节能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实行了奖惩制度,对未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建设工程,达不到提升墙材改革、建筑节能和提高建筑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求的,其缴纳的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按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不予返退。此举收效明显,促使各建筑工程按标准行事。
六是科技投入有保障,绿色施工路子宽。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界首市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本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对绿色关键技术不断进行攻关研究;同时加强与省、市关键部门的对接,对一些共性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新型墙体材料、自然通风、节能门窗、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雨水收集等建筑适宜性技术,联合进行现场调研,现场解决难题;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的推广应用给予有力支持,促使一批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得到转化。市墙改办还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发展绿色建筑有关的合作与技术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参观展览、考察访问、培训研讨等多种途径,吸收了国内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为界首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七是宣传培训有保障,节能減排氛围浓。界首市不断加大对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宣传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重大意义,达到利国利民大事每个工地皆知、皆做的重大目的。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宣传上,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安徽省建筑节能条例》等,从而提高了各建筑工地和社会节能意识。在绿色建筑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上,采取集中与分散、工地培训和上级培训、工地专栏和图板展示等方式,使大家通俗易懂中普及了绿色建筑知识。一系列多形式的宣传培训,都是用真实可靠的数据对比,分析和展示了绿色建筑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今后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保证节能技术措施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更为未来全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支持!
(特约记者:谢树立 通讯员:姜西安)
近年来,随着界首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一座座高楼的拔地而起,坚持绿色施工、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全市上下的最强音。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迅即行动,拉开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美丽图景,并在全市建筑领域全面展开。
制订“四项制度” 打造示范工地
实施绿色建筑关键是要强化文明施工管理,为此,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积极推动绿色文明施工试点示范,从“四项制度”入手强力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封闭施工制度;
联手文明办制订了《界首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实施方案》,督促各建筑工地严格按标准设置施工围墙(围挡),保证雨水排放出来,内外干净、整洁、美化。施工段面倒边施工实施二次打围的,施工单位及时拆除原施工段面围挡,更换残破围挡,保证二次打围围挡及时安装到位。二是认真落实施工现场冲洗保洁制度;对各建筑工地实施全面检查,要求无条件硬化场内进出道口、安装冲洗设施、配备专职保洁人员,明确冲洗保洁责任人。重要地段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安装自动冲洗设备进行冲洗和保洁。对因受场地限制,不能安装冲洗设施的工地,采取铺地网、垫地毡等方式保证道口干净,同时加强人工保洁,保证不污染城市道路。三是认真实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制度;由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督办,对所有建筑工程主体进入二层以上的,全部使用密度网实施封闭,并保持整洁、牢固、无破损。施工现场土方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必须设置围栏集中堆放,要求堆放高度不超过施工围挡(围墙)高度,并采取覆盖措施。土方堆放时间超过一个月且季节合适的,必须对土方采取绿化措施。水泥和其它细散颗粒材料必须入库保管,砂石料必须覆盖防止扬尘。细散颗粒材料运输时必须封闭、包扎、覆盖。同时,市住建委还不定期组织联合开展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扬尘污染专项检查,及时公布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先进工地,及时查处并曝光问题突出的工地。使全市各工地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四是深入推进绿色文明施工制度。市墙改办认真总结,通过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制定了《界首市绿色文明施工制度》,初步构建绿色文明施工指标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为加强引导,市住建委、墙改办还广泛开展绿色文明施工宣传,初步形成绿色文明施工的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施工知识技能培训,建立起一支初步掌握绿色文明施工的骨干队伍;结合新建绿色建筑项目,主动服务,选定绿色文明施工试点工地,跟踪指导,扎实推进,为打造绿色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界首市涌现出的绿色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已达到21个,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整治混凝土搅拌站 控制扬尘污染源
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界首市住建委、市墙改办继续做好混凝土搅拌站点的综合整治工作,以此为重点控制扬尘污染源。近年来先后两次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向全市混凝土搅拌企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工作活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并组建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工作小组,督促检查各混凝土搅拌企业目标仼务完成情况、自查自纠情况等。同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综合执法,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与巡查,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治的搅拌站,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拒不整改或整治不达标的予以处罚,确保全市混凝土搅拌企业整治达标。在做好整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完成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绿色生产提档升级改造工作仼务,大步迈向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新步伐,为推动行业进行绿色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标准和样板。
针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部分工程使用未取得建筑业专业资质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产品,界首市住建委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并给予重拳回击:严禁无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产品进入全市建筑市场;严禁使用无资质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一经查实将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六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严禁向无资质搅拌站转借、出租、挂靠本企业资质证书,或委托无资质的搅拌站生产混凝土。一经查实,记入不良名单,并依法严肃查处,直至吊销企业资质证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无资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由当地政府予以关停。近年来,界首市先后对8家无资质搅拌站进行了强制性关停,为实施绿色施工、打造绿色建筑清除了障碍。
落实“七个保障” 保驾护航绿色建筑
界首市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之所以一路向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得力于市住建委、市墙改办、市质安局等相关单位团结协作,联合落实“七个保障”的结果,在行动上切实做到了为实施绿色建筑保驾护航。
一是组织领导有保障,创造工作新格局。市住建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协调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照明、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发展工作。市质安局、墙改办等相关单位各负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创造了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激励机制有保障,扶持政策得落实。市墙改办严格执行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规定,汇同上级墙改办和大型施工企业,研究建立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争取项目支持实行奖励;对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工程,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付政策,经评审确定为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创建项目和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按上级绿色建筑有关管理办法标准,建设单位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绿色建筑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三星级证书的,市墙改办及时协助建设单位向上级申请奖励;建筑能效测评获得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志的节能建筑项目和绿色建筑,市墙改办推荐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能效测评证书,并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给予资金补助。
三是技术标准有完善,支撑体系更有力。为保障绿色建筑的实施,市墙改办及时向各施工单位提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配套的标准、规范和图集,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结合本地气候、资源、环境等特点,组织力量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调查研究,大力度实施绿色建筑基本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技术,强力推进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与验收等标准规范。通过一系列举措,有力的促进了工作落实,从而使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红红火火,健康前进。
四是监管体系有保障,执法工作力度大。结合绿色建筑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界首市住建委等部门建立和完善了行政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行政,强有力地推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材发展。特别对重大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专项审查、施工及施工监理、竣工验收、销售许可、运行管理等,市住建委、市墙改办都尽力做到全过程的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并将推散与禁现作为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各建筑工地杜绝了散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现象,大大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加大“禁现”工作的执法力度,住建委执法室坚持不间断的巡査排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主体坚决给予处罚,严重者给予不良行为公示和不良行为记录。
五是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有保障,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市墙改办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和退付管理,使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推进墙材改革、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作用中得以充分发挥。为加大和促进新型墙材、建筑节能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实行了奖惩制度,对未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建设工程,达不到提升墙材改革、建筑节能和提高建筑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求的,其缴纳的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按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不予返退。此举收效明显,促使各建筑工程按标准行事。
六是科技投入有保障,绿色施工路子宽。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界首市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本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对绿色关键技术不断进行攻关研究;同时加强与省、市关键部门的对接,对一些共性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新型墙体材料、自然通风、节能门窗、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雨水收集等建筑适宜性技术,联合进行现场调研,现场解决难题;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的推广应用给予有力支持,促使一批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得到转化。市墙改办还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发展绿色建筑有关的合作与技术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参观展览、考察访问、培训研讨等多种途径,吸收了国内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为界首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七是宣传培训有保障,节能減排氛围浓。界首市不断加大对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宣传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重大意义,达到利国利民大事每个工地皆知、皆做的重大目的。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宣传上,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安徽省建筑节能条例》等,从而提高了各建筑工地和社会节能意识。在绿色建筑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上,采取集中与分散、工地培训和上级培训、工地专栏和图板展示等方式,使大家通俗易懂中普及了绿色建筑知识。一系列多形式的宣传培训,都是用真实可靠的数据对比,分析和展示了绿色建筑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今后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保证节能技术措施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更为未来全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支持!
(特约记者:谢树立 通讯员:姜西安)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