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东区冉庙乡用真心、下真力、动真情化解群众矛盾
安徽省阜阳市冉庙乡位于阜阳市颍东区的东北部,周边与利辛县和颍泉区接壤,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37453人。冉庙乡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真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带着方法化民怨
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化解上访群众怨气的法宝,在信访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心”,即接待群众有耐心、帮助群众用真心,查处问题有决心,面对困难有信心。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不平,向政府反映,这就是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群众反映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或是因为要求过高不能满足,可能在心中产生怨气。因此我们在接待群众上访过程中,始终坚持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不急不躁,细心解答;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时,始终做到真心诚意,换位思考;在办理信访案件时,始终抱定决心,矢志不移;在遇到困难时,始终不怕繁琐,树立信心,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用了真心,他们会还你信任,我乡赵集村的宋某某,多年前因为婚姻的需要,故意把年龄报小了十岁,现在年老体衰,因为年龄而拿不到农保,多次要求改年龄未果,每次来乡上访大吵大闹,情绪激动。我乡考虑到本人实际困难,实际年龄确实七十多岁,安排专门人员多次带其和颍东公安分局及冉庙乡派出所协调,最终通过调查取证,给予解决。
二、带着责任解民困
我乡始终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坚持谁接访、谁联系、谁负责的原则,每一起信访案件不稳定苗头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案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治理、包依法处理,通过这一举措,压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确保信访案件能够按期办结。在实际工作中,乡党政班子成员经常开展带案下访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现场能解决问题,就现场办理,不能即时办理的,向群众解释清楚,并限期结办。对每一个信访问题,都做好结案回访,确保“矛盾不反弹、纠纷不复发”。通过尽最大努力帮助信访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信访人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法规解释工作;坚持信访案件回访率百分之百,确保信访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冉庙村村民申某某在午收期间,家中发生用电失火,老婆、孩子均被烧死。申某某及其亲属情绪十分激动,到供电部门闹事,并扬言将尸体来到供电所,乡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成立由乡村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一方面稳定申某某及其亲属的情绪,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给申某某送去5000元慰问金,帮助申某某安排老婆、孩子后事;另一方面与供电部门协商,给予申某某适当的补偿。经乡党委、政府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带着真情排民忧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有效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始终做到:认真查找原因,积极主动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2015年6月份,我乡星火窑厂拖欠工人工钱,乡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采取措施,由分管同志牵头,司法所、劳动部门配合,一方面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平息工人的怨气,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与窑主取得联系,从法律角度说明利害关系,起初窑主并不理解,乡党委书记亲力亲为,通过耐心反复找窑主谈话,讲政策,说道理,最终帮助工人讨回了近7万元的工资,避免了一场集体上访事件。
四、弘扬正气促稳定
利用节假日,多次在全乡开展了“小康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及“平安村庄”、“好媳妇”、“好婆婆”等评先表优活动,让农民群众自己树典型、学先进、超模范。乡党委、政府对各个典型、模范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教育,认识得到了提升,正气得到了弘扬。邻里之间纠纷少了,彼此互敬互让多了,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已经化解了。与此同时,乡政府引导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以发展促和谐,以发展促稳定。乡党委、政府结合我乡实际,以冉庙乡“五心”精神为根本,制定了“一轴两园八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倡导各村实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经济,引进项目,带动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群众腰包鼓了,上访自然少了。
冉庙乡始终把信访当成党和政府化民怨、解民难的催化剂,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对待、处理、解决每一个信访案件,不拖不推,不等不靠,我们用真心、下真力、动真情去化解信访问题改善了政府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创了信访工作新局面。(通讯员 郎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