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强势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突出民生工程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和县按照“巩固提升”要求,以“三大战役”为主动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太和县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摆上突出位置,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努力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活三产。项目建设再创新高,新开工项目108个。项目攻坚活动成效明显,竣工项目53个,争取专项资本金4.45亿元。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1.9亿元,增长19.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规上企业64家。
开发区升级稳步推进,建成和在建各类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两园融合”初见成效,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明显提升。25家企业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占全市的1/3。积极发展消息消费,被评为全省信息消费示范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59家,新建高效农业园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家,国家级示范社发展到8家。秸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和安徽省"十大皖药"。三产持续繁荣,新增限上企业30家。第十二届中国华药会签订销售意向合同30多亿元,银企对接会签订协议贷款40亿元。华源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村级淘宝、淘实惠、云农场等电商线上销售额12亿元。
狠抓实体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三月的太和,春潮涌动。记者一行先来到城关工业园,城关工业园区位于太和县城北部,长征路贯穿南北,308省道擦区而过,距南漯高速入口约2公里。其前身是1993年设立的城关镇工业小区, 1998年进行扩建初规,2003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太和县城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2010年调整规划为7.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建成面积约2.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3亿元,基本实现“五通一平”。现已入驻各类企业133家,竣工投产企业111家,在建企业22家,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初步形成了筛网、发制品、彩印、保健品、食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配件、医药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
安徽富泰发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9000万元。公司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南接105国道,北临南洛高速公路,西临308省道,交通极其便利。公司依托雄厚的经济和科研实力,汇集一批行业内的优秀技术人才,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公司生产设备先进、技术优良、管理规范,设有营销中心、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质量控制中心,有力地保障了公司运营的顺利开展。
公司现有职工600多人,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力量,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10年间,公司只专注于真人发产品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有各种工艺发条、真人发套及各类接发产品等,品种100多品,全部出口创汇,远销美国、非洲、欧洲等地,深受外商的青睐,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供不应求,并在不断地开发创新,精益求精。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依托当地人发资源优势,发展非常迅速,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坚持,公司于2015年4月成功在北京挂牌新三板。
一大早,25岁的王曼曼来到富泰发饰品公司。在宽敞明亮、拥有中央空调的打发车间,她和工友们负责把一捆人发原料分成平均26克的小束,进入生产流水线制作发帘或假发“每个月收入有四五千元,公司还给我们办了社会保险,离老家也近。县城有这样好的工作岗位,我们也不用外出四处找工作了。”说起自己的工作岗位,王曼曼语气中有一种满足。
城建工作稳步进行,实施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
太和县沙颍河两岸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区域内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水生、湿生、沙生物种多样,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在此基础上,该县于2009年底开始着力打造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位于县城周边,规划面积714公顷,计划总投资1.83亿元。已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部分绿化工作,在项目区内建成了一条25公里长的循环公路,位于城关镇椿樱社区的椿樱度假村也已基本建成。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为261.5公顷,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沙颍河及其堤坝内侧的洪泛平原,面积241.1公顷;人工湿地主要由沙颍河老河道经筑坝拦截后形成的库塘以及沿河周边的入河沟渠、库塘等组成,面积20.4公顷。其主河道以及湖泊、沟渠、库塘、森林等类型在内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沙颍河流域的生态建设,推进河岸绿化和退耕还林工作,沿沙颍河两岸打造香椿、樱桃种植中心区。" 太和县沙颍河湿地管理局局长范兆彦介绍说,沙颍河两岸已经形成了以杨树、桐树等为主的防护林带约320公顷,以香椿、樱桃、李子为主的经济林带约120公顷。"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程,推进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研监测宣教设施设备工程,完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能力。"范兆彦说。
“六馆两中心”建设工程位于太和西部新城核心区,为太和县2015年重点示范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2.1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65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00平方米。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凸显三个特色方式,一是“整合式”,将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书画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综合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职工活动中心等8个单体项目整合为一个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增大建筑体量,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传承式”,其整体设计秉承“文旅水城,太和都芯”的理念,充分传承并体现太和悠久浓郁的文化底蕴,并突出太和地域特色;三是“一站式”,项目建成后将立足城区,面向全县,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群多样化、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六馆两中心”建设,是太和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创建“诗画太和”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生态旅游板块,不断提高太和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将为申报“全国文化先进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