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在阜阳大剧院启幕

11月17日,“ 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活动首日,乐手们在演奏《锣鼓韵》。 全媒体记者 王彪 摄
11月17日,“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在阜阳大剧院启幕,这场为期5天的戏剧展演活动,计划演出超160个戏曲节目,让千年淮河文化的戏曲音韵在皖北腹地绽放,为“暖城阜阳”增添浓厚艺术温度。
此次展演周由安徽省文联指导,阜阳市委宣传部联合安徽、河南、湖北、江苏、山东五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以戏曲为纽带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举措。
活动不仅吸引了淮河流域五省的梨园名家,还汇聚了北京、上海、内蒙古、新疆、香港等地的1000余名演员参与线上海选与复评,最终精选出涵盖京剧、楚剧、黄梅戏等11个地方剧种的精品节目,连同京胡、板胡、笙等18种传统乐器表演,为市民呈上全天候免费“戏曲大餐”。
展演首日现场精彩纷呈,器乐专场率先登场。安徽乐团笙演奏者隋康带来的《欢乐的泼水节》,通过高低音的灵动转换,带领观众领略了笙的独特魅力;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唢呐演员谭金龙演绎的《百鸟朝凤》惊艳全场,高亢处如百鸟齐鸣,婉转时似莺啼鹂啭,赢得阵阵喝彩……
“传统民乐既要坚守传统,也要跟上时代步伐,此次展演为同行交流学习搭建了优质平台。”谭金龙表示。
年轻演员的参与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活力。2006年出生的河南漯河板胡手武昊扬通过与各地前辈切磋,对演奏技艺有了新理解,直言受益匪浅。
本次展演周的评委阵容星光熠熠,15位评审专家均是来自5省的艺术家,其中包括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这次展演让我看到了淮河流域戏曲艺术的勃勃生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黄新德介绍,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演唱、小戏、器乐三个类别,就是要推动戏剧艺术全面发展。
接下来的汇报演出中,徐秀芳、吕凤琴等5位梅花奖获得者将与参演选手同台献艺,奉上一场跨区域的“梨园盛宴”。
活动将评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剧目”“最佳乐手”等,还将组织戏剧专家、参演选手走进阜阳特色街区与文化场馆,体验夜经济、品味特色小吃,感受“暖城阜阳”的烟火气息。
“我们希望通过展演的形式,邀请市民免费前来观看,让高雅的戏剧艺术从专业院团走进市井街巷,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跨区域的文艺精品,真正实现文化惠民、艺术共享。”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阜阳将继续担当起淮河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使命,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文化更好地走进生活、滋养人民,让交流促进理解、凝聚合力,共同绘就淮河流域文旅繁荣、民心相通的崭新画卷。




皖公网安备 3412020200000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