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 原创 >> 列表

【走进阜南系列宣传片】--《弦歌不辍》

来源:未知 编辑:未知 时间:2020-04-20
从台家寺遗址的青铜铸造技艺到现代柳木文化传承,从楚风遗韵到淮濛两岸大地飞歌,这里的人民已从刀耕火种走进现代文明。


一方水土孕育出一方风情,一方文脉承继着一方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沿淮儿女走过了漫漫历史长河,生生不息。而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嗨子戏、黄岗柳编、淮河琴书就是闪耀在阜南县非遗大花园里愈开愈艳的鲜花,更让充满现代文明的阜南熠熠生辉。

片名:弦歌不辍嗨子戏

这场演出的剧目是新编嗨子戏《园丁》。嗨子戏原是流行于淮河两岸的地方稀有剧种,因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有老生调、苦娃子、喜娃子,花腔有放缨哥等六、七十个。解放前用锣鼓伴奏。清末民初,曾流动演出于河南固始、淮滨、商城、息县等地。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嗨子戏日益繁荣发展。


1958年阜南县成立了嗨剧团,从中岗中学抽调安徽师范学院毕业的周学忠改革嗨子戏。周学忠在民间艺人袁海波、等人的密切配合下,在打击乐的基础上加上了管弦乐,创造了嗨子戏新腔,把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地方小戏搬上了大舞台,出现了代万青、谢学芳、李玉英、孙丽霞等一批优秀嗨子戏演员,同时经周学忠培养的嗨子戏演员还有吴传芳、赵文素、张震等,他们为嗨子戏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011年5月嗨子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


2013年阜南县开办嗨子戏培训学校,已培养嗨子戏学员120余人。2016年阜南县获批中央非遗专项保护资金800万元,新建阜南县嗨子戏剧院,建筑面积3320平方米,正在建设中。
阜南县演艺中心作为嗨子戏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重大责任。他们坚持正确创作导向,积极创作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性精品。他们演出的嗨子戏,不少剧目登上大舞台,屡获殊荣。

旧曲新翻歌盛世,梨园春风带花香,阜南县演艺中心正在为嗨子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柳编技艺 
柳编是濛洼地区人民的古老技艺。据文献记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大片杞柳,而濛洼地区人民利用杞柳编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


杞柳的条子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轻便耐用的实用物品。历史上淮河流域易于洪水泛滥,农业生产常常靠天吃饭。一旦洪水到来,颗粒无收,人们生活无着。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柳编就成为当地人民谋生手段。人们利用大自然恩赐的杞柳,将它们编织成笆斗、篮子、笊篱、笸箩等实用物品,通过交易,换取生活物质,因此就有了“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民谚。

2011年,阜南黄岗柳编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柳编技艺得到了保护和鼓励。王文忠、孙传贵、徐治和等一批柳编技艺传承人在柳编技艺的传承以及产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柳编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创新,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产业。近年来,柳编产业被注入新的材料和元素,构建起了柳木文化产业。柳编技艺也得到了发展,不仅创新了17种编制技法,还发展出柳、木、草、竹和瓷等十多种材质的混编技巧。
这是展示厅,各式各样的柳编、藤编等成品不下千种。各种各样柳编家居装饰产品色彩斑斓、姿态万千、争奇斗妍……

春风梳柳唱新曲,阜南的柳编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创新,阜南的柳木文化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淮河琴书
 
阜南,县政府礼堂里,一场汇报演出正在进行。这是从艺40年的孟影为家乡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淮河琴书传入安徽省阜南县乡村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因演唱形式活泼,语言纯朴生动,曲调婉转优美,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孟影是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牡丹奖获得者、省级非遗项目淮河琴书传承人。


孟影表演的琴书不仅地继承了传统琴书的"九腔十八调",而且从地区戏曲、民间小调中汲取营养,把黄梅调、凤阳花鼓调、河南大曲和评剧、豫剧的技巧引入唱腔,进行了大胆创新。孟影还在剧本上下功夫,通过与著名戏曲作家合作,完成了《邻里之间》《三个巴掌》《文明村风波》等优秀作品,孟影在淮河琴书的传承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近年来,她先后带了两批学生,其中学员李丁丁获全国青少年戏曲三等奖。在阜南县文旅体局创办的非遗传承班里,孟影专门挑选了部分有表演天赋的孩子,定期给他们做培训,希望在这些学员中能够培养出下一代淮河琴书的传承人。
非遗传承恒久远,弦歌不辍鸣九州。阜南的非遗项目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在继承中有发展。祝愿阜南的非遗保护事业做得更好,让文明之光永续相传。

 
 
 
 
栏目分类

猜你喜欢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