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把生命献热土——追记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基层干部刘启昌
6月29日下午,阜阳市颍泉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追授原宁老庄镇大田村支部书记刘昌启同志为颍泉区优秀共产党员。刘昌启同志生前兢兢业业,公而忘私,最终累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报告团三位成员分别从不同侧面深情回忆了刘昌启同志生前的点点滴滴,讲述了他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质朴形象,令在场所有人为之感动。
刘昌启生于1961年7月,2003年8月入党,1996年至1999年任原姜堂镇邢台村委会副主任,2013年至2014年任宁老庄镇大田村支部委员,2014年任大田村支部书记至今,2016年12月22日晚,刘昌启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55岁。
2016年12月22日晚,噩耗从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大庙村传开,大庙村党支部书记刘昌启——村民口中的“领路人”“带头人”因突然发病经医治无效,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大庙村的男女老少闻讯无不失声痛哭,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一个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一心想着群众的好干部就这样匆匆离世。
刘启昌把生命献给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这片热土。他的离开,让妻儿失去了依靠,让同事失去了战友,让贫困村的群众失去了贴心人,让党失去了一名好干部。
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就永存着他
2016年元旦前夕,是刘启昌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也是他最忙碌的日子。
大到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小到走访慰问、信息核查、纠纷调解,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让刘昌启牵挂在心……
“我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好好干!”,“老百姓既然选我当村书记,我就不能让父老乡亲失望!”这就是刘昌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他的毕生追求。
1996至2016,刘昌启扎根基层20年,为党工作,为民服务,2014年任大田村支部书记直至2016年12月22与世长辞,他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用三年时间让这个落后贫困村改天换地。
颍泉区宁老庄镇大田村,是宁老庄镇西北角最偏远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泉河洼地,是当地村民口中的“河湾子”,全村1482户,6511人,耕地5003亩,低洼地一年只能收一季冬麦……一直以来这里产业落后、水灾频繁,似乎注定了挥之不去的贫困。
如今的大田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家盖起了小洋楼,新修的“扶贫路”贯穿全村,建成了村级光伏发电站,清淤整治老沟、旧塘,“十里桃花谷”项目核心旅游区落户大田村,新通车的S256省道更是为大田村“走出去,引进来”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这都是刘书记的心血啊……!”
提起离世不久的刘昌启书记,村民刘代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我是他的邻居,在村里也没啥职务,但是我就觉得俺书记太辛苦了,自愿给他帮帮忙……”。扶贫信息核查的那段时间,刘启昌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刘代帮着打下手,在一盏泛黄的白炽灯下,他俩一干就到后半夜,而这样的加班也已是家常便饭。
在村民姚炳成的心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装着喇叭的电瓶车!这是刘启昌的流动工作站!在皖北的农村,夏秋粮收获的时节也是基层干部最忙的时候,为了改变村民焚烧秸秆的陋习,刘启昌在自家的电瓶车后面绑上了一个大喇叭,每天沿着村庄道路和田间小路一遍遍广播。六月的皖北大地正是三夏时节,阳光甚是焦灼,刘启昌就这样头顶烈日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一件条纹汗衫,湿了干、干了又湿!村民都说,“看书记这么辛苦,俺都主动把秸秆送到收储场,真不忍心给他找那个麻烦……。”
以真心换民心,用实干赢民心!如今收储场的秸秆早已被企业收购,而来年的风吹麦浪的时候,却再也听不见刘启昌的“大喇叭”了!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好像就不知道啥叫个累!”
村两委委员陈利这样评价刘昌启书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好像就不知道啥叫个累!”,“真是佩服刘书记,工作遇到困难,发发脾气,他从来都是笑脸相慰……”
2016年12月22日那天,刘启昌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忙了一天,陈利就是其中一员。陈利向我们描述了刘启昌忙碌的一天:“当天上午,刘书记带着我们到扶贫户家中走访,挨家挨户,一户一策,20多户人家我们走访完都到中午了,趁着中午那一会刘书记又去慰问退休教师王国彦,王国彦家属要给他煮碗面条,他都没来得及吃,又去下乡一直到五点多……”。“后来我们都下班回家了,他又去开广播会,布置卫生工作检查……”说到这里,陈利哽咽了,“这一天只吃了一顿饭,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五六点钟的时候,还好好的,我们一天也没听他说哪里不舒服,怎么到了八点多人就没了呢……”
寂静的村庄在悲咽,生机的大地也无言!群众的好书记刘昌启就是这样忘我的工作!忘了自己的身体,忘了家庭的拮据,忘了妻儿的牵挂!
在刘启昌家里,记者看到了那辆破旧的电瓶车,后座上绑着喇叭,前篮里放着话筒,就是这样一辆“私车公用”的老旧电瓶车确是家中最值钱的宝贝。
一个茶几、一张方桌、一条长椅就是刘启昌家的客厅,再没有别的东西了!这些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家具,漆面已经斑驳,桌角已经残缺,只是那条长椅上还留有群众的温度!“以前我们经常到书记家里说事,一坐这他就给你倒茶喝,现在再往这一坐,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乡亲们是朴实的,在他们心里书记的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就像田里要丰收的庄稼,就是美好、就是希望。
“他生前我俩没照过合照,今天你们来了,可能帮我们照一张”这是刘启昌妻子提出来的要求,说好不哭的,但是镜头摁下的那一刻,她终于还是忍不住痛哭的泪水......
在刘启昌家里,时间就变慢了。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拉环锈迹斑斑的红漆小桌、空荡剥落的四面墙壁......为什么村民都富裕了,村书记的家却还是这幅光景呢?
他太忙了,忙着村民致富而忘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忙着修路修桥却忘了自己家的前屋后院;忙着跑项目跑资金却忘了自己的名利和身体......
在任宁老庄镇大田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刘启昌主持召开了61场民主生活座谈会,走访贫困户233户,约谈325人次,结对帮扶19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36个,约谈村民数百人次,解决民事纠纷52起,约谈问题群众153人次......
“一定要让大田村成为真正的“大田村”!”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争中,村书记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因为他们离贫困最近、离群众最近、离大地最近。“一定要让大田村成为真正的“大田村”!”,这是刘启昌接到扶贫攻坚冲锋令时的誓言!掷地有声,犹在耳边......
名叫大田村,却没有多少田。“大田”可能就是村民一个朴实的愿望。但是刘启昌就坚信大田村一定能富起来!
2014年大田村被确定为贫困村,与淮南师范学院和颍泉区教育局结了对子。淮南师范学院选派干部戎萌萌也被派到村里,参与扶贫攻坚,提起刘昌启书记,他最有感触,“刘书记对于扶贫工作非常重视,我有事都是第一时间和他商量,他就是村里的主心骨。”
在2015年度的贫困户识别工作中,有村干部推荐他嫂子为合适人选,他态度明确地提出反对意见。“我哥过世早,嫂子生活是不容易,但有我可以帮衬一下,我坚决不同意把她列为贫困户,不然老百姓咋看我。”扶贫攻坚,刘启昌坚持扶真贫、真扶贫!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刘启昌带着同志们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帮扶资源,协调争取各项到村项目5个,帮扶单位资金17.8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7万元,建成村卫生室前扶贫道路一条长860米,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全村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到了帮扶措施带来的红利......
而省道S256的顺利建成通车,更是为大田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面对建设初期村民的不理解,刘启昌不厌其烦的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如今路通了,项目也来了!“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在这条“桃花大道”的带动下,昔日的“河湾子”,变成了野鸭成群、候鸟常来的湿地公园,大田村正在成长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示范村。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来年,当春风再度吹来的时候,大田村的十里桃花谷将会桃花怒放、硕果枝头,大田村将搭乘扶贫攻坚的列车驶向小康的春天。刘启昌走了,但是他的精神与群众的口碑同在,与村庄的热土长存。年年桃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一次次提起他的名字:刘启昌——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
( 叶陆苗 方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