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阜阳81岁的中共预备党员,用半生圆了一个入党梦

来源:颍州晚报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老哥,你的入党申请批下来了!”去年12月底,看到王慎言,颍泉区行流镇关工委副主任王怀仁喊了一嗓子。
“啥?你再说一遍?”上了年纪,王慎言的耳朵有点背,没听太清楚。
“你现在是预备党员啦!”72岁的王怀仁,不得不贴到他的耳边又说了一遍。
  听到这话,王慎言有些激动:“等了这么多年的入党梦啊,终于要圆了。”
  81岁,终于成为预备党员,用他的话来说,这辈子没遗憾了……
80多岁了 他入党到底图个啥?
  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慎言从阜阳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俺家贫困,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我才能有饭吃,有学上。”
  工作中,他一直兢兢业业。1981年,他到北京,领取了团中央少工委颁发的优秀辅导员奖;1986年,团中央少工委主办的《辅导员杂志》举办中学生创造大赛,王慎言作为辅导员,获得一等奖……
  阜阳81岁的中共预备党员,全市年龄最大,用半生圆了一个入党梦
  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他在心中渐渐萌发了入党的梦,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1999年,王慎言退休后,到行流镇关工委负责宣传工作。工作的同时,他始终没有放弃入党。
  去年,一次闲聊中,王慎言跟老伙伴们说起自己的遗憾。王怀仁决定,要帮他圆了这个梦。
  就这样,几人帮王慎言整理好相关材料,向相关领导汇报后,行流的老干部总支召开了专门的会议。
  会上,王怀仁说:“以前,有人说王慎言干工作是为出风头。现在,他都80多岁,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了,还能图个啥?不就是对党的赤诚之心吗?”
  会上,王慎言的入党申请,得到了一致同意。
  照顾半身不遂的老伴 留守娃的“知心爷爷”
  因为性格耿直,王慎言得罪过不少人,可真正走近他,才会发现他是可敬可爱的小老头。
  说起这位老哥哥,镇关工委77岁的王幼功就两个字:“佩服”。
  那是前两年的一个夏天,天气很热。镇关工委主任王桂平说:“天气热,大家岁数大,没啥急事就别来了。”
  王幼功在家没啥事,就到单位转转。路上,他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推着三轮车往树林里走。
  阜阳81岁的中共预备党员,全市年龄最大,用半生圆了一个入党梦
  那人正是王慎言,车上躺的是他半身不遂的老伴。他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忙活留守儿童的事,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手头的活干不完,在家也不踏实。你嫂子在家也急,顺便带她出来转转。”
  王慎言把老伴推到一处树荫下,转身跟王幼功说:“这儿又凉快,离我也近,方便照顾,还不影响我工作。”
  王幼功告诉记者,王慎言住在新闸村,距离镇政府有20多里地呢。
  而在行流镇很多90后、00后眼里,王慎言就是他们的“知心爷爷”。
  “行流镇最多时留守儿童有8000多人。”王桂平说,从事一辈子教育工作的王慎言,放不下这些孩子。他经常和学校沟通,举办留守儿童的家长会,还编写了《教育三字经》,读给那些照看孩子的留守老人们听。
  “年龄再大我也是党的孩子”
  “王老是预备党员,却是我们很多老党员学习的对象。”行流镇组织委员丁文说,前几年,王慎言也提过几次入党的事,但因为名额限制,没能成功。 
  丁文说,他在组织系统内部的全国党员信息库里查询,在阜阳,像王慎言这样81岁才成为预备党员的,还是第一次。“他就是阜阳年龄最大的预备党员了。”
  王慎言说:“年龄再大,我也只是个党的孩子。但从现在起,俺就会以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做好关工委工作。”
  来源 :《颍州晚报》记者 任刚/文 戴文学/摄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