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养殖地龙奔富路

来源:本站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立春时节,笔者来到界首市顾集镇“界首市地龙专业养殖合社”基地,只见大棚内几位工人正在忙忙碌地收包地龙,在宽约一尺、长约50米左右的养殖床里,经过工人几次小心除土,一团团紫红色地龙便显现出来,蠕动着,相互缠绕在一起煞是喜人。正在现场忙碌的牛灵高兴地告诉笔者,明天宁波一位商家一次要五、六百斤货,所以今天需要提前收好。
  今年40多岁的牛灵,却有着与农村妇女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眼光,在当地远近闻名,她曾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界首市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界首市党代表、人大代表……等称号,一聊起养殖蚯蚓的经历,她更是滔滔不绝。
    在质疑目光里起步
   “地龙就是我们所说的蚯蚓,刚开始养殖那阵子,很多人都说我变傻了,被别人骗了等等。”说这话时,牛灵的脸上依然浮现出当初连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的无奈表情。
牛灵自刚结婚时就一直与丈夫李岳在农村打拼,她曾于1992年3月创办界首市第一家“天鹅服装职业培训学校”,先后让10000多名失业或待业青年走上了致富之路,后来她转行搞起灯饰水晶加工、服装加工等,在村民眼里加工厂一直干的不错的她,却突然关闭了工厂而去大笔投资养殖蚯蚓,怎能不让人惊讶怀疑。别人不知道,但牛灵自己心里却明白,多年来,自己尽管没少奔忙,但没能赚什么大钱,尤其在后来办服装厂时,因受经济危机冲击加之广东的合作人破产而给她带来巨大损失。
此后,她就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在几经周折考察后,最终在众多亲朋质疑目光里,2011年,她一性投资110万元,流转土地面积120亩,先期养殖蚯蚓63亩,开始了新的创业。
  养殖路上多坎坷
  “对于养殖蚯蚓,刚开始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就说技术难题吧,蚯蚓有六喜六怕。”牛灵告诉说,蚯蚓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和喜同代同居,同时又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及怕酸碱,加之养殖蚯蚓又在当地是个新生事物,蚓种引进和繁育、养殖方法、管理等等都是挑战。
 
基于此,选择蚯蚓养殖地很有讲究,即需地高又需排水畅通,凭她个人的能力流转100多亩不是容易的事,但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牛灵告诉说,虽然她有一定积蓄,但一下拿出100多万元的确让她作了大难,为筹资金她多次跑亲问友来磨破嘴唇来筹借,好在这一切难题多亏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丈夫理解,技术难题她和丈夫一同上网查、外出学、请专家来解决,当地政府也在2011年帮她一下流转了120亩场地,并且又帮她打了两口深水井解决水源等难题。
  养殖成功信心足
  “现在,我这蚯蚓床里好的地方每平方米的蚯蚓都达12余公斤。”说着,她带着笔者走到一处盖满牛粪的“蚯蚓床”边,一铁叉下去,立刻看到成百上千条鲜红的蚯蚓在缠绕翻滚。
    “去年,国内蚯蚓市场价格有些回落,不如去年,但亩均利润5000多元还是不成问题,现在价格又长高了。”李岳告诉说,现在周边临泉、界首等渔具市场每天都有要货的,尤其是到黄鳝养殖时需购买蚯蚓作开口料。外省大的客户一要都得上千几百斤,所以销售是不成问题的。
 
李岳给笔者算了一笔细帐:“正常情况下,养殖蚯蚓每亩年投入饵料牛粪,猪粪等需3000元、蚓种300元,租地800元、再加上人工管理费用等合计5000元,而销售出蚯蚓加上蚯蚓粪有机肥等近2万元,所以亩净收益达1万元左右。”由于近几年蚯蚓销售的价格一直正常范围内,所以牛灵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近日,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也慕名专前来题采访牛灵的养殖致富经。
  “蚯蚓深身是宝,是最好的垂钓铒料、粪便可加工成花卉专用肥,又是做鸡鸭和猪等动物的精饲料。”牛灵告诉说,下一步,她计划把新流转的60多亩地,利用养殖蚯蚓产生上等有机肥规模种植大棚西瓜和生姜,进行农业生态种植,为群众提供更多劳务岗位,以带领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


(陈振强)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