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农民“乡土创业”带民富
来源:本站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界首市光武镇农民徐常钧利用打工挣到的资金和技术,返乡创办纺织企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为家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这机械检修一定要耐心细致,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不然不仅会耽误时间还会对产品质量带来影响。”日前,笔者来到界首市光武循环工业园安徽天之锦织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正遇见公司总经理徐常钧和工人们在一起检修机械。
徐常钧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说:“公司自2012年1月成立以来,公司规模和业绩发展很快,2014年年产值已超亿元,为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看着眼前这位貌不惊人年轻人,让人很难相信他曾是当地一位地地道道农民。
徐常钧自1996年从部队复员回家后,先在太和县西药公司做8年业务员,直到2004年又到浙江打工,这一年成为徐常钧人生转折期。
从医药公司辞职后,他来到江苏无锡从事纺织品经销。当时,江浙地区纺织品行业当时竞争十分激烈,刚做销售时,为争取订单,他每天早起晚归不停地奔波,经常是夜间坐车赶路,白天去谈业务。尽管很辛苦,销售成绩仍然不理想。但一想起家乡亲人就给了他莫大的力量,随着不懈努力销售业绩也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进而得到公司的认可和赏识。
就这样,在繁忙中度过7年的纺织品销售生活。期间,他熟悉掌握了纺织品销售的渠道业务技巧,在积累了广阔的客户资源的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累了数额不菲的充足创业资金。
“但长久在外背井离乡打工,总觉不是长法。”徐常钧告诉说,他自己很早就有返乡创业这个想法,向家人征求意见后,也得到了家里人的同意和认可。
2011年底,在光武镇举办的一次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上,了解到界首市的相关政策后,徐常钧毅然做出了返乡创业的决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常钧拿出了所有积蓄,又通过银行贷款、向亲朋好友借款筹集了创业资金,2012年1月,安徽天之锦织造公司成立了。
万事开头难。一是没有经营管理经验,二是企业刚刚起步的,这着实让徐常钧费尽心思,但他靠着不服输的劲,同工人同吃同住,一起攻克道道技术难关;为了做好销售,他亲自跑市场。并靠着诚信和以前积累的人脉资源,渐渐打开了销售市场,生产的色纱产品也远销售到广东、江浙一带。
在企业发展中,徐常钧本着企业“以质量求生存”理念,在生产设备上力求走在行业前沿。几年来,仅在设备上就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目前公司已拥有纺织品行业最先进的德国赐福来自动络筒机生产线6条。因而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
截至2014年底,企业经营效益越来越好,年产值突破了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员工增加到了180人,为当地群众搭建了一个就业致富的平台。职工刘冰冰高兴地告诉笔者:“在家门口上班和外面工资差不多,即能挣到钱也照顾到家。”
笔者了解到,在前不久阜阳市举办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新星交流会上,徐常钧受到了表彰,这更增强了他的发展信心。下一步,徐常钧计划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管理,引进技术人才,力争在1-2年内,让公司产值再翻一番,以解决更多人员就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陈振强 闫伟)
界首:农民“乡土创业”带民富
“这机械检修一定要耐心细致,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不然不仅会耽误时间还会对产品质量带来影响。”日前,笔者来到界首市光武循环工业园安徽天之锦织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正遇见公司总经理徐常钧和工人们在一起检修机械。
徐常钧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说:“公司自2012年1月成立以来,公司规模和业绩发展很快,2014年年产值已超亿元,为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看着眼前这位貌不惊人年轻人,让人很难相信他曾是当地一位地地道道农民。
徐常钧自1996年从部队复员回家后,先在太和县西药公司做8年业务员,直到2004年又到浙江打工,这一年成为徐常钧人生转折期。
从医药公司辞职后,他来到江苏无锡从事纺织品经销。当时,江浙地区纺织品行业当时竞争十分激烈,刚做销售时,为争取订单,他每天早起晚归不停地奔波,经常是夜间坐车赶路,白天去谈业务。尽管很辛苦,销售成绩仍然不理想。但一想起家乡亲人就给了他莫大的力量,随着不懈努力销售业绩也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进而得到公司的认可和赏识。
就这样,在繁忙中度过7年的纺织品销售生活。期间,他熟悉掌握了纺织品销售的渠道业务技巧,在积累了广阔的客户资源的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累了数额不菲的充足创业资金。
“但长久在外背井离乡打工,总觉不是长法。”徐常钧告诉说,他自己很早就有返乡创业这个想法,向家人征求意见后,也得到了家里人的同意和认可。
2011年底,在光武镇举办的一次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上,了解到界首市的相关政策后,徐常钧毅然做出了返乡创业的决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常钧拿出了所有积蓄,又通过银行贷款、向亲朋好友借款筹集了创业资金,2012年1月,安徽天之锦织造公司成立了。
万事开头难。一是没有经营管理经验,二是企业刚刚起步的,这着实让徐常钧费尽心思,但他靠着不服输的劲,同工人同吃同住,一起攻克道道技术难关;为了做好销售,他亲自跑市场。并靠着诚信和以前积累的人脉资源,渐渐打开了销售市场,生产的色纱产品也远销售到广东、江浙一带。
在企业发展中,徐常钧本着企业“以质量求生存”理念,在生产设备上力求走在行业前沿。几年来,仅在设备上就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目前公司已拥有纺织品行业最先进的德国赐福来自动络筒机生产线6条。因而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
截至2014年底,企业经营效益越来越好,年产值突破了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员工增加到了180人,为当地群众搭建了一个就业致富的平台。职工刘冰冰高兴地告诉笔者:“在家门口上班和外面工资差不多,即能挣到钱也照顾到家。”
笔者了解到,在前不久阜阳市举办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新星交流会上,徐常钧受到了表彰,这更增强了他的发展信心。下一步,徐常钧计划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管理,引进技术人才,力争在1-2年内,让公司产值再翻一番,以解决更多人员就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陈振强 闫伟)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