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阜阳建成或正建231个省级中心村
村里变了模样,生活有了质量,面子、里子都好了……阜南县地城镇吴郢村的乔恩才已有 60 多岁,他感觉,村里最大的变化就发生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这段时间。
自 2012 年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市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获得感。
环境美、中心村里变了模样
乔恩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农村的点滴变化有直接感触,而今年以来的变化则让他感触最深。 在村头,一帮村民敲敲打打后,原本一块废弃的田地上立起了一座小游园,有凉亭、有绿植、有舞台、有宣传展板。
沿着小游园南北延伸,南面是新建的一栋栋统一的新住宅,两层半高的楼房错落有致 ;公园北边,原本高低不一、色彩各异的老式房子也被统一整修,看起来更加美观。 村里的泥巴路也硬化成了水泥路。
12月19日,工人们才到乔恩才家里,把旱厕改成了水厕。“ 在房屋后边的菜园边埋了三个瓮池,像我们常年在家五六口人的,俩月清理一下瓮池就可以了,经过瓮池的封闭进行无菌化处理,清理出来的粪便可以直接送到菜地里做肥料。”乔恩才说,改厕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变化不仅于此,村里村外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卫生、清运垃圾 ;主干道和小巷道也都装上了路灯,乡村的晚上也不再是黑灯瞎火。
有时候,游园广场的大舞台上还会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到广场上跳跳舞、下下棋、听听戏,比在家里打麻将好多了。”乔恩才说。
产业兴、村民生活更有质量
环境变了,老乔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勤劳的老乔养育了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无锡上班,小儿子也在外地打工。
“ 孩子都大了,基本不需要我操太多的心,就是在家养孙子孙女。”乔恩才说,学校就在家的对面,送孩子们上学后,他会去种植大户的地里帮忙,贴补家用。
“ 我们大家庭七亩多地,流转出去四亩地,每年光流转土地收入三四千元。”乔恩才说,村里又把文化广场的保洁交给了他,一年收入也近万元。
老乔家里收入节节攀升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产业政策。“我们要求每个纳入省级试点的中心村都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有村集体经济做基础。”
阜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陈建华介绍,兴业富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产业发展是作为省级中心村建设的规定动作。
环境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美丽乡村的村民们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五年来建设或在建省级中心村 231 个
市美丽办副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刘飞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新农村。
自 2012 年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立足阜阳人多地少、传统农区的现实情况,着力探索符合阜阳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我市 2017 年度 71 个省级中心村和 75 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正扎实有序推进。5年来,我市已累计建设或正在建设 231个省级中心村、128 个县市区自主建设中心村,整治 128 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颍州区、颍泉区、界首市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