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阜阳市6年解决7.75万户脱贫问题

来源:颍州晚报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光伏电站装到家,发的电“卖给”国家,收入算自己的。这个无本买卖,让阜南县王家坝镇王家坝村的贫困户于新平感觉到意外。
 
  如今,房顶上的光伏发电站已运行了近一年,电表显示发电2800多度,国家按1元/度支付费用,除一半支付银行贷款外,其余的1400元都装进了于新平的腰包。
 
  农户房顶上有了“发电站”
 
  年逾七旬的于新平体弱多病,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被纳入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阜南县纳入2015年安徽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后,当地村干部找到了他。
 
  去年4月份,在一阵忙碌后,于新平家的屋顶上架起了两排光伏电池板,12片深蓝色的“铠甲”排列成阵,迎着正午的阳光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表液晶屏上,显示已经发电2802千瓦时。
 
  晴好的时候,太阳光强,一天能发十几度电。而老于要做的就是简单地维护:用鸡毛掸子不定期扫除电池板上的灰尘。出现其他问题,他只需要打个电话,专业的维修人员就会上门。
 
  “发出来的电国家回收,一度电一块钱。”看着每日更新的电表,于新平感觉钱包在不停地鼓起来,因此他几乎每天都到房顶上看看,把发电板清理的锃亮,“没灰覆盖,发电效果更好”。在王家坝村,2015年有52户贫困户像老于一样受益光伏发电。“光伏电站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阳光收入,也让村集体经济更加殷实。”王家坝村干部王玉科表示,2016年,他们村里的17户贫困户也将装上“光伏电站”。
 
  在老于家不远处,一个60kw规模的村级光伏发电站也在紧张调试中,这个发电站收入将纳入村集体经济,投用后,年均增收6万元。
 
  贫困户和贫困村可受益20年
 
  “光伏发电”设备其实是需要一笔投资的。一座3KW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大约2.4万元,会不会给贫困户带来负担?“通过财政贴息贷款,咱家安装一分钱没花。”于新平说。
 
  阜南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户用光伏电站,政府和安装企业出资2/3,另外的1/3由财政担保提供无息贷款。贷款本金按当年光伏发电收入的50%,从收入的专款账户中直接划拨。
 
  “简单来说,本来贫困户要承担8000元的安装成本费用,贫困户可以提供身份证等基础资料,通过县乡村三级审核后,阜南农商行就发放8000元贷款给安装企业。”阜南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后,每月发电收入的一半用于偿还贷款,另一半由贫困户自主支配。
 
  “通常情况下,三年就能还清贷款,而一座光伏发电站的寿命在20年以上。”阜南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安徽省2015年光伏扶贫的首批试点,阜南县2015年光伏扶贫户达5000户,今年还将增加5000户,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
 
  6年解决7.75万户脱贫问题
 
  颍州晚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我市将用6年时间重点对7.75万户无资源、无劳动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258个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
 
 
 
  据了解,2015年,我市实施了98个贫困村、11002户贫困户光伏项目,光伏数量全省最多,实现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的目标。
 
  资金来源上,我市明确,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采取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自筹等办法筹资;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采取省级补助、市县安排和贫困户自筹各1/3的办法筹资,其中市、县两级出资分别为1/4和3/4。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对屋顶或庭院不适合建设的,可以按照村级光伏电站选址条件集中联户、以村带户等方式建设,实行分户收益。
 
  市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光伏扶贫体现了能源精准扶贫,将实现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