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著名画家张万琪做客太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文理学院副教授;绍兴中国画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画《林间细语》为丹麦友人、《夏雨》为日本友人购藏、《望秋》获中国扇面书画艺术展金奖,《映红》获水墨状态――现代书法美术家作品邀请展金奖。九十年代连续三年在新加坡“中国书法美术家作品邀请展”上获金奖。人民日报、嘹望、中国美术家杂志专版介绍。

    水彩画《苏醒》获浙江省优秀美术创作奖,入展“全国水彩、粉画展览”。《草原雨歇》入展美国纽约《世界艺术家作品展览》,获“银蛇奖”。《冬日》入展“新世纪水彩画大展”。《溪荫》获第二届“李剑晨奖”中国水彩画双年展铜奖。作品多次在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参加展出并获奖。论文《水彩画的写生性》、《水彩画的速写性》在《中国水彩》、《美术报》发表。人民日报曾专文介绍。《中国画家》、《艺术与繁荣》专版推介。
    粉画作品《春朦》、《飘落的黄金》、《外婆桥》、《春荫无语》参加五届、六届、七届全国粉画展览,入选画集出版和被收藏。

    应邀在呼和浩特市内蒙美术馆举办个人水彩画展览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览。

    出版有《写意花卉画范例》、《中国美术家张万琪画集(中国画)》、《张万琪水彩画作品选》、《中国书画百杰张万琪作品选》、《张万琪画花卉》、《溪花山风-张万琪画集》。

    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交相融汇 独树机杼
 
    花鸟画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画种,万琪在一篇文章里称它是中国画中最为普及的门类,尤其是在当前更是进入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空前热闹的繁华境地。确是如此。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因为他最能体现我们民族传统美学的特征。如果拿它和西洋画中的静物画对比,则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是大异其趣的。尽管西洋画里静物能画得极其真实似乎达到触手可及的地步,但总感到它的静止而缺少生气,甚至似乎是无声而又有些寂寥的意味。而我们的花鸟画,则赋予万物均有生命的活力;体现传统哲学里人与自然合一的和谐。所画的鸟是顾盼生姿;所画的画是生机盎然。鸟栖枝头,如闻其声、花开朵朵,如嗅其味。带给观者是千姿百态的美的愉悦;其多种情调可以激发人们情绪的共鸣。我想这大约就是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广泛喜爱和让万琪钟情如痴的原因吧。







    万琪确是这样一位擅长寻觅美、捕捉美和表现没的花鸟画家。在他笔下的花鸟,生意蓬勃均有动势。他画的鸟,或栖于花叶;或穿林飞舞;或石上迎风而鸣;或枝间双双细语。都给人以亲情。他画的花,或含苞待露;或怒放迎春;或傲立枝头以沐雨经风;或傍水岸旁一清韵流芳……林林总总,各具不同的风情,足以引发观者的遐思。

    花鸟画的内涵多样,但也有其题材的局限,其特点之一是给人以美感、搅人情思。因此它对形式感的要求更高。对点、线、面的运用和组合更要画家苦心经营。万琪在这一方面,是很出色的。在画面上,有直立排列的端庄感、有斜线交错的灵动感、有满纸运笔、泼墨凝重仅有少许空白的对比,也有寥寥几枝、疏朗清瘦的互补……能对形式感熟练如此、控制自如,使匠心成为自然,是他长期探求,反复实践的结晶。

    万琪还是一位成熟的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色彩绚烂夺目,水分干湿互济,笔触洒脱奔放,内涵意境深邃。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并出版画册,均获好评。现在他能将自己的创作把这两个画种的特色和谐溶汇,意味着二者之间既有水色交融的共同情趣,又在墨彩对比之中展示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

    万琪是一位多才的画家,这本画册既显示了他已经取得的骄人成绩,又向我们预示着他创作生涯里必将有着更为绚烂的未来。

 

    张万琪老师喜欢从自然万象中提取丰富的形式。从他一帧帧笔墨雄飞的画作中,我们不无体验的画家对传统的重视和基本功的扎实。在技法上常常借用西洋水彩画“积”“破”“泼”的技巧使画面丰富并充满水墨的韵味,与中国画传统笔墨的表现画家内心的一个“大美”境界,一个无限大的“心象”世界。尽管画面色彩斑斓,可以艳而不俗。在白底黑线艳色之中,凸现出画家一颗跳动的诗心,洋溢着一片喜人的景象。

    画家十分明确的要求自己的笔墨、图式、语言、形式要体现出现代感,这又使得他的画以区别于传统的花鸟画的陈旧美感,也是他的画画面留给人以清新的美感的魅力所在,透露出“野趣”的风骨。因此,张万琪老师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依我看都是属于花鸟画的文本探索和实验。他的艺术目标,也十分明确,既追求并实验一种花鸟画的新气象、新观念、新思维与新世界,使自己的艺术“当随时代”,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生逢其时,张万琪正是把自己的使命、责任与时代呼唤相呼应,应运而生,这也许是张万琪的幸运吧!(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郑震)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