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界首市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 战略目标与任务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继2013年首次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去年底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阐述和部署。同时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界首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更新理念,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完善举措,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为指导,坚持“一尊重、五统筹”,立足“水生态、绿文章、慢生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规划为龙头、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管理为保障,扎实开展“六项行动”、推进“四城”同创工作,构建精品城市、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着力建设宜居界首。确保未来全面完成实现新型城镇化精细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按照战略目标打造精品城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波澜壮阔,界首市城镇化进入了最好发展时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界首市以此为契机,规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中心城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28万人,城区道路硬化率95%、供水普及率95%、日供水能力10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污水处理率92.5%,人均住宅面积33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绿地率33%。这些重大发展目标的制定,为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打造精品城市。实施“三治三增三提升”,提高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实施棚户区改造三年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改造老城区;实施“一环五横五纵”城区路网建设,同步推进综合管廊、沿街立面整治、街头游园、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景观工程、小区建设中落实渗、滞、蓄、净、用、排,打造海绵城市;先行启动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智慧城市体系。
  
     其次是打造特色集镇。加大环境整治,提升集镇整体形象;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改造、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突出产业发展与集镇建设相结合,打造光武、泉阳两个城市副中心;以国家级“两湾”湿地公园为依托,打造沿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
 
       第三是打造美丽乡村。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和“两区”建设,2016年建设15个省级中心村、14个自主建设中心村;2017年建设9个省级中心村、11个自主建设中心村;2018年建设15个自主建设中心村。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城镇精细化管理新任务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是集聚而不是分散。要实施好城市这个核心,有重点地发展一批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全过程,提高规划的公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统筹好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加快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综合管廊实施,解决“逢雨必涝”、丶“马路拉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要强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从城镇居民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寓服务于管理和执法中,简化办事程序,一切便利群众;要提升城镇发展的宜居性,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具体做好四大工作: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性作用,以城镇化空间集约化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为重点,规划形成“一轴三区、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统筹考虑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使城市定位与公共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相衔接,实现产城融合。
 
      要完善市域总体规划;开展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特色街区、夜景照明等专项规划及西城、颍南两个街道办事处控规编制,完善城市控规通则,提高公共服务承载能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争取国家“多规合一”试点。要完善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明确镇域发展定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光武、泉阳两个城市副中心,打造沿泉河四镇和大黄、田营等规模适中、产业鲜明的特色乡镇。争取全省美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全面启动乡镇集镇建成区整治、省级中心村建设、一般中心村和自然村整治,增强基层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动城镇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主要仼务是:
 
      加快城乡道路网建设。加速升级改造县乡道路,全面构建公路、铁路、水路及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施G329、G220、G329等五条省道、县道公路改造升级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完成光武客运站、田营客运站、芦村客运站等5个公路客运枢纽建设,建成以沙颍河为干线、泉河为支线的“一干一支”内河航道骨架体系。中心城区重点实施徐寨路北延及环线路网工程、S308省道改线工程;优先建设东城新区、颍南新区路网,加强老城区、东城新区与颍南片区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沙河大桥、东升路桥、颍河路桥等城区桥梁,畅通颍河南北交通骨架;加快老城区人民路、大桥北路、解放大街、中原路、界光路、新阳路等道路改造步伐;实施颍南区域华鑫大道、裕民路、东升南路、大桥南路延伸、中兴路、东旭路、刘兴路等路网建设。到2020年,新建46条城市道路、5座大型城市桥梁,形成快速畅通的城区道路网络。
 
        加强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电网,提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城镇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市供水PPP项目。启动引淮水水厂工程,新建城东地表水厂、城南水厂,扩建城北水厂,到2020年供水普及率达95%,日供水达10万吨;进一步完善界首市天然气门站和配套管网建设。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加快老化肥厂、界首中学周边等棚户区改造。到2020年,计划新建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其中漯阜铁路以北片区建设4个安置区,漯阜铁路以南沙颍河以北建设5个安置区,沙颍河以南建设4个安置区。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传承文化原则,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复垦等项目相结合,推进新型镇、村、社区建设。
 
      推进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颍南政务核心区,建设大桥南路、泉河路、颍河路、东升路、淮河路5条城市道路综合管廊。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逐步完善智慧城市体系。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曹田沟景观带、颍南带状公园等园林景观,启动界首市海绵城市试点工程项目。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工程。突出“两区”规划引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三五”专项规划、镇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实施“水、电、路、网”四大工程,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区和现代农民生活区。围绕“两轴四区”布局,发展优势产业,走企业+基地+农户和产业融合之路,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按照中心村建设规划,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禁村界外建房,引导农民到生活区集中居住,打造特色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统筹公共服务配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事业,合理配置城乡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提高城镇化率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抓好进城落户“三权落实、五有并轨”;建立城区住房购租并举制度,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重,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实施货币化租金补助,把公租房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引导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向城镇和美好乡村集中。
 
      加快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启动颍南高中、职业教育园区、颍南妇幼专科医院、疾控中心、新汽车站工程;扩建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建设占地650亩的体育公园及各类场馆和占地660亩的南湖公园,以及规划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博物馆等多功能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明健康之城。
 
      四是统筹提升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以开展六项行动、推进“四城”同创为契机,深入推进 “三治三增三提升”、“四项职能”覆盖乡村工作,全域推进精品城市、特色集镇、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提升中心城市、集镇、乡村吸纳能力,辐射带动城乡面貌整体改观,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加快绿化和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沙颍河景观带、沟河塘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开展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城市生态系统。沟河塘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实施界洪河、界南河、界亳河、界临河、曹田沟等5条河流治理;公园绿地重点建设颍南植物园、颍河公园两个市级综合公园,各片区建设陶艺公园、胜利路公园、天安路公园、东升路公园、东城公园、回民沟公园、南湖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等多个区级公园;绿道系统主要沿城市外环线两侧建设宽度60-100米环城绿道暨环城市绿色防护带,结合道路交叉三角地带、滨河道路等设置小游园,形成比较完整的公园绿化体系,到2020年各项绿地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人以上,绿地率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以“两湾”湿地公园为依托,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业配套建设,推动舒庄、代桥、王集、砖集等沿线乡镇发展,打造沿泉河生态经济带。“十三五”期间,重点启动泉河两湾湿地公园建设,东至阜阳市颍泉区交界处,西至蒋杨沟中心涵闸西1800米,南至南季湾,北至蒋杨沟中心涵闸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平方公里。
 
     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新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污泥处置工程;扩建颍南污水处理厂,新建东城污水处理厂等1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刘塔桥垃圾处理场存量治理工程、界黄路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建筑垃圾处置场等项目;新建12座垃圾收集站、11座公厕,到2020年,城市环卫公共设施建设配套基本齐全,实现城乡环卫市场一体化发展。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经济、环境整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为目标,实施美丽乡村整市推进试点,推动“两区共建,实现产居一体化。到2020年,计划建设中心村97个、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25个、 农民室外文体广场项目100个、道路硬化项目100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00个、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00个、村庄绿化项目100个、村庄亮化项目25个、卫生改厕项目100个、村庄美化靓化项目100个。
 
    三、创新体制机制,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要创新城镇依法依规治理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城镇,通过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运用ppp模式,全面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吸收各类资本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培养一批懂、会城镇管理的干部队伍。除重视培养规划师、建筑师等人才队伍外,还要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建筑事务智库研究机构,为做好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撑。主要从“八个强化”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城镇精细化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以市长何逢阳为组长、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江利国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城镇精细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推进实施方案落地生根。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修编的原则,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多规合一”。
 
      三是强化项目带动。坚持城建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紧密结合实际,超前做好谋划,化被动为主动,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项目库。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形成“储备项目抓谋划、签约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运行”的良性循环。
 
        四是强化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惩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鼓励创新创造。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应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和谐发展环境。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合理编制实施年度资金预算,确保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在多渠道争取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配合财政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建设事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发挥各融资平台的作用,形成建设投资主体多样化格局。放开市政管护、园林绿化养护、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等作业市场,通过PPP、BOT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六是强化土地保障。加快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前期开发等工作,及时形成供地和建设条件;继续加大土地报批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抓好土地供应,不断加大土地招商工作力度,注重土地推介工作;严格供后监管,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着力解决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问题。
 
      七是强化督查调度。建立重点工作调度、督查、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八是强化人才培养。适时举办多层次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引导领导干部加快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规划建设管理人才,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谢树立、徐新士、刘建)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