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四大提升工程”助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自获得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界首市结合实际,从“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四大提升工程”,助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采取新建、扩建等办法,加快推进以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农民文化乐园为主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市建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文化馆、图书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160个村和社区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乡镇、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20个,138个村均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15个乡镇图书馆分馆、28个文化广场、6个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市、乡(镇)、村三级网络文化共享。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强化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文化艺术创作队伍,组织成立乡村文学艺术协会和站办文艺团体,建设文艺表演队伍。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环境综合整治等主题,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创作《界首新变化》《逛泉阳》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下基层巡回演出活动。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建立文保人员队伍,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三是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精彩非遗走进美好乡村、非遗图片展等活动,宣传普及非遗文化。四是是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办好红红火火过大年、农民杂技艺术节、周末大舞台、芍花艺术节、苗湖书会等活动,打造充分展示界首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的特色文化品牌。
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新建了数字文化馆、少儿图书馆、界首的孕育和发展展示馆、艺术精品展厅等场馆,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图书馆全年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每月开放时间不少于26天。率先在全省开通文化手机报,打造手机网络数字文化宣传平台。由市文化馆组织的界首好声音歌手大赛、激情广场舞蹈比赛等广场文化活动参与选手达2000多人,带动全市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精品展览和文博大讲堂,以及每年开展不低于5次的馆际交流;图书馆电子书工坊、自助智能书吧、数字阅读机、惠民书架建设,深受市民好评;送戏下乡、文艺巡演、艺术化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宣传、送电影下乡、城乡文化结对帮扶等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持续开展,惠及群众近40万人次。
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提升文化市场环境。一是加强网吧的监督管理,健全网吧管理工作协调机构,成立网吧协会,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实名上网制度,禁止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二是全面整治文化娱乐场所,重点加大对KTV、游艺厅等娱乐场所的检查力度。三是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监管,加大对农村演出市场监管力度。四是加强非法信号监测和安全播出监管,开展“两会”、“抗战纪念日”等期间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打击非法无线电视发射点、非法广播台和小片网经营行为。五是深化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整治,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认真开展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经营场所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王海涛)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