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两会观察:阜阳 一路上扬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过去的五年,是安徽发展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安徽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顶住了压力,经济稳步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提升。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安徽省两会期间,本网将陆续推出“两会观察”系列特稿,选取省内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样本,从区域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开放创新等角度反映安徽抓改革、谋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天推出的是阜阳篇—《两会观察:阜阳,一路上扬》。
阜南工业园
 “来这里看到的,要比之前听到的好。”最近,不少外地客商到阜阳考察后,都会发出如此感慨。
 近年来,阜阳外塑形象,内蓄力量,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几天前,阜阳市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阜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7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增速居全省第三;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收入增长22.6%,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五位,迈入第一方阵。
 阜阳经济的出色表现主要得益于近年“双轮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工业加速领跑下,阜阳经济一路上扬。
汉和无人机制造
工业,加速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三区四县一市,是千万人口大市。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有着“百亿江淮粮仓”的美誉,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长期以来,阜阳依靠农却又困于农: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以至于近年来阜阳经济发展无法摆脱“增速靠前、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窘境。
 “不在农业、不在三产、不在城市,差就差在工业。阜阳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蕴藏着诸多优势和条件,人口、资源等要素丰富,消费市场广阔、空间巨大,这就决定着我市发展工业的希望和潜力所在。”2016年12月下旬,在全市的一次会议上,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剖析了当地长期落后的原因,“可以说,阜阳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未来主攻方向更在工业。”
 此后不久,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工业化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被阜阳主政者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业兴,则城市兴。没有工业的支撑,城市就会失去产业依托,信息化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农业产业化也会失去方向和出路。
 从国内实践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省内经济强市的发展,无一不是依靠工业经济的强力推动。没有工业的崛起,显然,阜阳的崛起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阜阳工业曾是全省“明星”之一。上世纪80年代,阜阳就已初步建成了以纺织、食品、机械、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当时,安徽的白酒,基本都是阜阳地区生产的。一家制造柠檬酸的企业,产量占到全世界的70%,”阜阳市发改委副主任王虎回忆,当时,阜阳拥有数十家大型企业,在行业内都是响当当的,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1995年以后,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阜阳工业却没能跟上市场变化。
 “经济环境的变化,是转折性的,供应大于需求,地方保护也逐渐被打破。当时,很多地方都在培育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但阜阳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抓住工业转型的机遇,甚至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做大做强。”一位见证阜阳工业发展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
 工业陡然衰落,对阜阳影响深远。经历过失落、痛楚,阜阳人对重新崛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当工业再次被明确为阜阳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时,一系列举错渐次展开。
 2017年3月上旬,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市长孙正东率阜阳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渝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结束后,阜阳在全市掀起了拆违拆旧、城乡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全民招商“五大专项行动”,并将此明确为“双轮驱动”战略的具体抓手。
 如今,工业经济和园区建设被作为阜阳各地一把手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工业是阜阳的一大短板。”阜阳市经信委主任高文军对阜阳工业企业认识十分清晰:阜阳工业总体规模不大,大企业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少,管理水平落后……
 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重点改造提升了传统优势行业,培植壮大了新兴产业。2017年,阜阳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长10.3%,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通过实施全民招商专项行动,阜阳一度疲软的投资动能再度启动。2017年前11个月,在建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646.3亿元,增长22.4%。一批像江淮汽车中重卡阜阳基地、3D打印、高端制剂等亿元项目纷纷落户阜阳。
 2017年,阜阳全年累计完成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1106.4亿元,同比增长17.6%,投资规模居全省第三位,位列合肥、芜湖之后。
起航颍州港
产业,升级
 工业经济的一路飙升,带来的显著变化是产业的升级、结构的重组,进而提振了全市经济的整体上扬。
 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0%和19.1%,均居全省前列;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新增市场主体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二,新增“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这一年,阜阳交上了一份不寻常的成绩单:横向比,在全省进位,包括GDP在内的多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名列全省前茅,赶超态势明显;纵向比,无论发展质量还是发展后劲,都有了长足进步。
 这一年,阜阳实现了蓄势崛起、后发赶超的精彩一跃,彰显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作为、新高度。
 2017年11月18日上午,总投资66亿元的阜阳新松机器人产业园、阜阳智能制造无人机产业园正式开工。
 2018年新年伊始,在阜合现代产业园江淮中重卡阜阳生产基地车间内,一辆辆格尔发卡车走下生产线。基地去年生产卡车2万多辆,围绕该基地,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集聚,未来将形成超百亿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在太和开发区,总投资25亿元的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及产业化基地一期也已运营,长朗三维、华大基因等16家企业入驻。基因测序、3D生物打印、抗肿瘤和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生产等高端医药产业在这里汇聚。
 现代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大批重大新兴产业,正加速成为阜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干力量。
 从产业链低端到高端,高新产业从小到大,阜阳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不仅有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沈阳新松,还有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中心华大基因、在军民融合领域领军的尖端技术创新集团深圳光启等,过去一年纷纷落户阜阳。
美丽乡村入画来
人心,凝聚
 工业崛起,需要城市承载力支撑,而提升承载力的同时,城市凝聚力也同样重要。
 “我们刚来时,厂区规模并不大。但现在,我们把全部产能搬到了阜阳。”北矿磁材的主要产品在全国占有30%以上的市场,对于阜阳如此放心,北矿磁材(阜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峰将原因总结为——政府服务意识很强、支持磁性材料发展的决心大。
 2017年12月29日上午,阜阳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内,十多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72家市直单位的政务数据共享,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数据信息,就是各个部门的权力,动这块蛋糕,难度是很大的,但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目的就是要提高政府效率,打造良好政务服务。”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齐明硕说。
 “阜阳现在一天一个变化,我们出去招商也容易多了,特别是城市面貌的改变,给我们加分很多。”2018年1月19日,李田清忙着准备今年阜阳“接您回家”活动,这个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活动,阜阳已坚持多年,目前已有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家能够回来,说明他们对家乡未来发展有信心。”
 “2008年左右,我就想回家乡发展,但当时环境确实不成熟,不过现在,我对阜阳充满信心。”在广东做机械化工起家的杨长岭,2015年回到阜阳市临泉县投资旅游项目。两年间,他对阜阳的变化感受强烈,今年准备再追加投资2亿元,将位于广东的核心产业在家乡“复制”。
 “跨越赶超有了新思路,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转型升级有了新局面,干部干事有了新状态。”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将阜阳蜕变准确地概括为“四个新”。而这“四个新”已经成为阜阳市干部群众的共识。
 阜阳的一路上扬,也引起了省级层面的关注。
 在今年安徽省人代会期间,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参加阜阳代表团审议时说,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阜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省政府对此充分肯定。他认为,阜阳是全省重要的人口大市,在安徽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没有阜阳的现代化,安徽的现代化就无从说起。
彩蝶湖畔 
车轮,加速
 近年来,阜阳的迅速崛起不仅凭借自身努力、民心凝聚,还赶上了发展好机遇。一系列国家、省级战略的利好,有力助推了阜阳优势和潜力的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振兴皖北步伐加快,从以输血为主转向输血与造血并重,作出南北结对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的重大决策,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加速建设,为阜阳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2016年10月30日,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阜阳打造成皖西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30日,阜阳再次迎来重大利好,《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公布,支持阜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迟迟未步入高铁时代,让身为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的阜阳,此前多少有些尴尬,但未来,阜阳必将成为安徽省内高铁建设的大赢家。
 郑阜高铁与商合杭高铁正在开工建设,京九客专、阜阳-淮北-徐州城际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城际铁路、武汉-阜阳-青岛铁路等线路也将借道阜阳。未来几年,阜阳“米”字型高铁网将逐渐成型。
 “20多年前,我们参与过阜阳京九铁路的建设,见证过阜阳铁路的崛起,现在我们又见证了阜阳高铁的发展,心里还是比较激动的。”中铁十局郑阜铁路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连民说。
 2017年,跟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阜阳“颜值”提升很快。全市8个县市区步调一致,共拆违拆旧3200万平方米,同时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持续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绿化品质。 
 工业发展释放了阜阳农业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百亿粮仓”加速向“千亿厨房”转变。
 阜阳加速崛起的态势已经呈现,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前途布满荆棘。
 “对阜阳来说,当前最大的差距是发展不足的问题,要想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别人迈一步,我们就得迈两步,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强化速度意识,坚持能快则快,以实实在在的发展解决阜阳总量偏小、人均偏低的根本问题。”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的阜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阜阳市委书记李平再次强调了“双轮驱动”战略,要求全市上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全力以赴地推动落实。
 转头回望,历史大潮风起云涌,经历曲折命运的阜阳,正在加快书写皖北振兴的华丽篇章。
 抬头向前,有了清醒的“头脑”和抖擞奋进的精神,阜阳正在加速释放越来越多的优势和潜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双腿向前跑,奋力前行的阜阳必将在中部崛起中闯出一条新路。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