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 >> 原创 >> 列表

【走进阜南系列宣传片】--《濛洼儿女柳编情》

来源:未知 编辑:未知 时间:2020-04-20

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的淮河,一路向东,奔腾了300多公里后,进入了安徽省阜南县, 由于走势陡然变得平缓低洼,加上被列为行蓄洪区,这里便形成了纵穿十多个乡镇,绵延50多公里的沿淮湿地,当地人称之为濛洼湿地。距离黄岗镇约3公里的一片湿地里, 70多岁的马胜修正在查看杞柳的长势。从记事起,马胜修就和这里的许多农民一样,除了要跟长辈学会庄稼农活之外,还要学会一门手艺——柳编。



几十年的交道,让马胜修对杞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跟柳编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一直到他50岁时,老马都没想到,杞柳除了“编筐打篓,养家糊口”还能有什么大用场。更没想到,他们的下一辈竟能用这细细的柳条,创造出惊人的财富和文明。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思想活跃的黄岗柳编人,带着他们的柳编产品在广交会上寻找到了新的灵感和商机。徐治合就是其中一位。



当老板多年,徐治合在很多国际场合里就像一个将军,但一回到厂里,他仍然会像一位班组长。来不及卸下一身疲惫,徐治合认真监督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守住这门柳编技艺,把它发扬光大,把柳编产品做好,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发家致富,也是他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柳编技艺快速提升。黄岗柳编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了规模支柱产业。在阜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截止2017年,阜南全县有柳木加工企业140多家,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已研发各类柳编产品1万多种,远销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柳编更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带动就业近15万人,为农民增加收入4.5亿元,其中贫困人口1.2万人。柳编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阜南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杞柳之乡”、 “中国柳编之乡”等称号。





前辈的辛劳和付出,智慧和成果,80后的高甲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样是陪同父辈们去了一趟广交会,高甲甲从外商的肢体动作中,看出了他们对柳编产品的更高需求。老外的需求,就是要让他把前辈们的成果进行艺术再创新,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藤木混编”和“艺术需求”推向更高的领域。


 

高甲甲的执着,坚定了员工的信心和脚步,柳木工艺品得到了国外市场的认可和欢迎。从借款五万元创业,到年产值一个多亿,再到披着各种光环的成功的青年企业家,高甲甲不敢有丝毫懈怠,秉承着“锲而不舍,朽木可雕”的企业精神,他的梦想还在继续……



 

淮河,多年以来,肆无忌惮地欺负着阜南的沿淮儿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十年九灾”,曾是这里真实的写照。“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幸福景象,一度成了阜南沿淮百姓的幻境。饱受水难的阜南沿淮儿女,在不公的自然环境面前,没有选择逃避和任天由命,他们在思考,在抗争!又在不停的劳作中,让柳编成为了改变他们命运的黄金稻草。在传承守艺的同时,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沿淮儿女在不断续写着杞柳的传奇故事,创造着不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濛洼儿女的不屈不挠,勤劳智慧,这种精神就像淮河之水,代代相传,奔流不息……




 



 




 



 
栏目分类

猜你喜欢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