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 ——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

来源:阜阳热线 热度:0 时间:2020-07-06
导读:7月2日,阜阳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界首市东城街道刘黄社区启动。来自省驻阜新闻单位和市直新闻单位的26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了界首市的各个乡镇,对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特色亮点工
        7月2日,阜阳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界首市东城街道刘黄社区启动。来自省驻阜新闻单位和市直新闻单位的26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了界首市的各个乡镇,对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特色亮点工作和发展成就进行采访报道。

一、从党建抓起,刘黄社区的党建工作
        记者团乘坐大巴来到界首市东城街道刘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彭威峰热情接待并简短介绍了服务中心的各个党建设施。



 
        “欢迎大家来到刘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到达服务中心时,彭书记等十余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烈欢迎记者团莅临指导工作,随后彭书记在大厅简短介绍了一下服务中心的各个设施。
        东城街道刘黄社区成立于2008年10月,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986户,人口8160人,下辖7个网格,20个户区,推选户长66名。社区下设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党员共有56名。
        近年来,刘黄社区紧紧围绕“三抓一增强”工作要求,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以带领辖区单位、企业、群众等开展共治共建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委领导、社区统筹、群团助力、社会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模式。形成“1+345”工作路径,即:建强一个党组织;发挥工、青、妇三个群团组织作用;搭建四个为民服务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五心服务”平台、“文化刘黄”平台、“七彩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五联一共”共驻共建工作格局。有效巩固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刘黄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安徽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家庭发展服务中心”“阜阳市五星级标准化党组织”、“阜阳市文明社区”、等多项荣誉。

 

 
        随后,彭书记带领记者团参观了服务中心的各个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党员学习室,书画展览室,社区活动室一应俱全,给社区人民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还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社区的文化建设。
 

 
二、脱贫想法多,小芦笋成大买卖
        记者团来到任寨乡马湖村芦笋养殖基地,刚刚下了车,记者们就看到了从村口通往田地里的平整的水泥小路,还有在大棚里收割芦笋的勤劳的身影们。

 

 
        “到了忙的时候,就召集着大伙儿一起来收,这东西就和割韭菜一样简单,一天给他们50块钱工钱,自己每年赚的也不少。”芦笋养殖基地负责人马成良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芦笋种植基地。之前政府组织村民到颍上农产品种植基地参观,一个平常不太常见的芦笋映入他的眼帘,请教了各方面知识后,决定自己种植。三年前他们一家人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投资了400多万来搞芦笋种植,一年收9茬,旺季时每亩每天都可以赚到2000元,主要销往江浙以及上海地区。
        被问及关于销售渠道从何而来时,马成良自豪的说:“我们都不用出去找卖家,他们自己都找到我这里来了,要高价收我这个芦笋。”在旺季时,每天早晨都有外地牌照的车进村来收购马成良的芦笋,谈及疫情是否对自己的芦笋销售构成影响时,马成良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还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只希望疫情早日缓解吧。”

 

 
        当地政府为方便村民到地里劳作,以及外地车方便进村收购芦笋,特意在旁边修建了水泥路。“水泥路是去年刚修的,村民也很爱惜,从不让大车从上面过。”“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这些年的政策,我甚至不会冒出种芦笋的想法,更不要说现在的200多亩的芦笋大棚了。”马成良向记者说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各产业发展,泉阳镇的脱贫致富路
        刚刚进入泉阳镇王付全村的为民服务大厅,就听到楼后面缝纫机器的嗡嗡声,记者们寻声望去,在办公楼的后面有一个服装加工厂,工厂里是满屋的校服半成品以及坐在缝纫机前劳作的妇女们。

 

 
        “基本上闲在村里的妇女们都会来到这里上班,对于一些贫困家庭也会有一定方面的补助。”泉阳镇王付全村缝纫工厂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个工厂也是17年拿政府拨款的扶贫资金开办的工厂,主要以生产加工孩子们的校服为主,并销往附近的省市。校服的样式很丰富,也接到了不少来自附近省市的学校的校服订单。“孩子们也都很喜欢我们这里生产的校服,觉得很好看,穿起来也很舒服。”
 

 
        记者团来到了王付全村的西瓜种植户曹刚的基地里,在30多度的炎热天气,记者在西瓜基地的大棚里见到了正在采摘西瓜的曹刚,曹刚热情的请记者们吃西瓜。随后记者们在曹刚的带领下参观了西瓜养殖基地,西瓜长势喜人,帮忙的村民们回家吃午饭了,据曹刚介绍,这些西瓜已经成熟,明天就可以拉到市场上销售了。
        “我从16年开始种西瓜,品种可是花了我好长时间才找到的,绝对比其他人种的都要甜。”据了解,曹刚从16年开始种植西瓜,除去成本,每亩可以收入1万左右,从五一到十一都是大棚西瓜收成的日子,剩下时间可以种植一些蔬菜,平常也是请家里稍微困难一些的村民来帮忙除草,每天也给他们发一些工钱。“村里也有几个家里比较困难的,平常忙的时候,我都会邀请他们来我的大棚里帮帮忙,工钱也是按天来结的,一个月也能拿到2000左右。”曹刚开心的向记者介绍。

 

 
        记者团又参观了泉阳镇的好人馆,农耕馆,农俗馆等,泉阳镇好人馆展厅分为德厚流光、善行泉阳、情系志愿、廉政文化、好人文化、美好愿景六大板块,列举了见义勇为好人史俊峰、敬业奉献好人张运明、诚实守信好人王鹏宇等好人事迹,此外,农耕馆和农俗馆还收藏并展览了上世纪人民在劳作以及乡村生活的老物件,勾起了70、80后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打算发展泉阳镇的旅游业,将泉阳县的历史和文化向外来的游客展示,泉阳镇村民的热情好客,对于脱贫以及向致富目标发展的坚定信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访报道活动历时一天半,来自省驻阜新闻媒体和市直新闻媒体的26名记者在这一天半里往返界首市的9个乡镇地方进行考察采访,采访报道活动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了解产业经济发展、探访人民幸福生活,记录好、呈现好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7月3日中午,采访报道活动结束,记者团乘大巴返回阜阳。
 
 
 



 
□ 吕聪聪  记者 杨文艺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